小霞《小霞》专辑封面 |
搜狐娱乐讯 (文/卢世伟)华语单曲榜上一期的周候选名单中,有一首新歌叫做“小霞《舍不得》”。这样看似普通而家常的名字,其实却常常是最容易在一堆很歌手的名字当中脱颖而出的,更加脱颖而出的,是听完了这首新歌,急忙四处打听:这个小霞是哪里来的?竟然唱的如此有品如此好听?彼时是真心没能将这首歌与黄绮珊联系在一起的,直到有人在我的朋友圈 的求问贴下贴出了这个名字,才顿时恍然大悟:对啊,应该想到是她的啊,尽管这首歌里所呈现的声音与我们所熟悉的黄绮珊大为不同。
是的。15年前,我有一班做歌手的朋友,提到黄绮珊时,他们都口称“晓霞姐姐”。当然现在大家几乎都知道了,黄晓霞(黄小霞)是黄绮珊的本名,而黄绮珊则是她赖以成名的名字。黄绮珊大概是内地乐坛甚至整个华语乐坛改名字最多的歌手之一了。黄晓霞之后,她曾叫过黄小珊,后来在广州打拼时又改做苏珊,后来来北京加入了当时田震所在的喜洋洋唱片,这时她已经开始叫黄绮珊了,正是这个时候,1998年,她跟小柯在当时的热门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中演唱了一曲《我还能做什么》,一鸣惊人,让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有些沙哑却充满韧度的女声,而后2000年底推出的专辑《只有你》,一曲《只有你》一首《只有你》,那跨越三个八度,在高低音域间自由回旋的演唱,以及她的气声唱腔,独特的呢喃式发音,充满力度与霸气的国际大牌风范,让整个乐坛为之震惊,惊呼其为“华语乐坛No.1女声”。
但惊呼也只得一时,黄绮珊并没有因此真正走红起来,2001年底,她又一下子从人们眼前遁去了身形,只偶尔在央视的某个晚会里,还能听她为怀旧唱半段《一样的月光》,甚或是掺杂在别的歌手当中,唱一两句无关痛痒的晚会歌曲。然后到了2005年,我因为要做一个“不该被埋没的女声”专题时,第一个想到了她,当我通过音乐人山奇老师联系上她的时候,她已经又改名叫“黄琪珊”了,打网球的时间都要多过唱歌了,所以接到我的采访邀请时,她直言简直都不敢相信这时候还会有人想要采访她。叫黄琪珊的时候她真的是默默无闻啊,以至于后来又改了一外更霸气的名字“黄后”,叫了很短的一段之后又改回了黄绮珊,还出了一张翻唱发烧专辑《亚洲第一女声》,都是水波不兴,知道她的人们还是更习惯叫她黄绮珊,把她当做是一个只珍藏在CD机里的江湖传说,不知道的人则是压根不知道内地歌坛还有这样一个相当也得的歌手,直到第一季《我是歌手》开播。
《我是歌手》的开播,则又让黄绮珊变成了全民口中的黄妈。而从当年敝帚自珍的“晓霞姐姐” 变成如今家喻户晓的黄妈,称呼的转变中也暗含了很多人情感的变故,这个时候的黄绮珊已经渐渐没有了当年让人为之心疼为之珍爱的宝贵之气,更多成了一个面目狰狞狂呼乱炸的高音大炮,甚至令人生出很多厌恶的情绪来——但这似乎也就成了她现在的大众形象定位。
所以这次黄绮珊将名字改回最初的小霞并推出这张名为《小霞》的专辑时,我看到很多口碑是将此举称为是黄绮珊一次“突破性的转变”或者是“回到歌唱的初心”,似乎这样的专辑,这样的唱法对黄绮珊来说是一件前所未有洗心革面重做人的事情 。真实的情况当然并非如此,高音只是目前大家接受了的黄绮珊而已,但它从来都只是黄绮珊众多演唱形态当中的一种而已,只是这一种目前被电视和商业市场给无限放大了而已。像《舍不得》、《思念》这样呢喃轻诉式的唱法,如果你听过她在一鸣惊人的那张专辑《只有你》,当中有一首高晓松写的《摇篮曲》(这首是有上过央视的MV推荐的),对于今天黄绮珊能这样唱歌就不会觉得奇怪了。而且在冯锐为黄绮珊写的那些代表性作品,如《只有你》、《大爱》这样的歌曲当中,开始的起势都是会有这样一个轻声呢喃式的唱段,然后才慢慢地起承转合逐渐攀升到一个情感与音量的至高点的,只是后来在《我是歌手》这样的竞技化的电视秀商业秀当中,她的高音被抽离出来当成了一个直接而简单有效的看点和卖点,竞技的氛围与现场的掌声也会刺激到歌手,尤其是久未尝受过如此掌声的歌手有些手足无措,更是要将这救命稻草般的卖点耍之又耍,甚至干脆把那些不能直接将人炸翻的东西都也改变成轰炸式的模样或者干脆舍弃了。
而冯锐给黄绮珊写的这种富有戏剧章节式的作品也只是黄绮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种形态而已,比较能够全局化地展示黄绮珊的演唱实力,但早在《珊珊来迟》里,黄绮珊就已经展现出了极为丰富的演唱技巧和演唱形态,除了《只有你》、《等待》这样的比较主流的骚灵大歌,同样亦有《COME ON》、《我多想回到你身边》这样的FUNK节奏舞曲,也有《摇篮曲》这样清淡的民谣风格作品,这样的能量与形态同样得以完整地延续在这张名为《小霞》的新专辑里,并且发展地更为丰富——在这张专辑里,同样是容纳了骚灵,民谣,FUNK,FUSION等演唱风格,甚至在很多作品里黄绮珊还加入了福音式的音乐处理,像《只有你》一样,这是又一张全面展示黄绮珊音乐能量的专辑,只不过与先前《只有你》全面推介一个惊艳女声之意义不同的是,这张《小霞》更有一层纠正的意义,纠正那个被大众认定只会一味大飙高音的偏颇“黄妈”形象,而还原出一个更为真实更为立体的歌手黄绮珊(小霞)。
因此也可以明显感觉出的是,在《小霞》这张专辑里,变成小霞后的黄绮珊,是有些刻意收起了过去属于黄绮珊的那些标签化的声音特色的,十首演唱作品里,几乎听不到一个刺破耳膜的大力高音,甚至连过去一直被认为教科书级至今无人超越的那种气声弱声假声真声反复变换反复转音的技巧也在这张专辑里收敛了许多,黄绮珊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在这张专辑的作品里以一种更为平直、朴实的状态呈现,当然,一个歌手引以为傲一生的习惯式唱腔,还是会在某些字头字尾处无意间自然流露,只是都没有肆意,而是如画龙点睛一般将情绪的刻画托出一个更精致的层次,还是让她与一般的歌手区别了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拿到专辑之后,才听了半首歌曲,我还是马上听出了,这个小霞,就是黄绮珊。
尽管有所收敛,但无疑《小霞》相对于《只有你》还是具有相当大的进步与突破意义的,这种意义更多是体现在作品层面的。如果说《只有你》是一个作品导向的产物,作品核心是黄绮珊这把超级的声音,所有作品是在为黄绮珊这把声音服务的,《小霞》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变成了一个企划导向的产物,整张专辑三段式(三件往事)的结构,首先就架构出了一个完整的企划概念,让过去的单一歌曲因为这样大的框架的规划下,更具有完整故事性戏剧性的作品,而黄绮珊最大的进步和突破则在于,她开始学会了让演唱为作品服务,她依然是一个技术全面高超的歌手,但这一次,她做到了按照作品本身的意境风格走向来选择适度的唱法与声腔,让声音进入了角色,虽然看起来好像没有使太大的力,但作品形象反而更精准而充实。黄绮珊这样的转变,在我看来,其实是具有行业指导性意义的:在如今大多数所谓唱功型的的年轻歌手只知道一味地挥洒自己的声音本能而忽略了作品的精准表达的大环境下,黄绮珊这样一个宗师级别的唱功歌手转过来做让声音服务于作品这件事情,并收获了让听众普遍觉得洗心革面的高度认可,这样的成功,显然是可以起到示范和启示作用的。
所以,从黄晓霞到黄绮珊再到黄妈,现在又回到了小霞,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文字游戏或者企划创意,但它的目的绝不只是想要一个“荒蛮的幽默”,如果你了解黄绮珊作为歌手的整个发展历程,便不难将它理解为风雨起伏之后的一次顿悟,黄绮珊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个从歌手—唱匠—唱将—歌者的嬗变,你说她是突破也好,说她是回归也罢,反正,当黄绮珊收起了她所谓的大将之风,也不再一味地突显自己的能工巧匠,而是选择在此时做一个踏实而从容的歌者,她自己唱的舒服,作为听众的我们,听得也更舒服,而舒服之余,更有耐心去细细品味这些作品中细致的点点滴滴,无形中,歌者的形象,作品的形象 ,都双双升华了起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