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制作人这个词,似乎应该是刘洲首先叫出来的,至少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是用在刘洲身上。
那是去年江苏卫视的音乐综艺节目《蒙面唱将猜猜猜》中,每当阿凡达妹妹开始表演时,电视屏幕上在音乐制作团队名单中,会打出这么一行字:“定位制作人:刘洲”。上个月,江苏卫视再次推出一档新的重磅音乐节目《金曲捞》,刘洲出任这个节目的音乐总监,而在歌手们进行表演时,我在电视屏幕上再次看到了这样一行字:“定位制作人:刘洲”。
我问刘洲,为什么一定要叫自己“定位制作人”?“这是个全体系的,立体式的概念,不是单纯的制作人的概念,定位制作人是立体式的思考,从每一个环节来为歌手思考设计,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强调,第一,不要去做别人做过的事情,我一定是反向的,给艺人先找到别人都没有在做的事情,哪怕它在市场上占有率只有这么大,但我会强调这个东西是最重要的,你把这个抓住了,这才是你的,因为这个领土是你的,你如果不管你能力有多强,但永远是在别人玩过的领土上玩的时候,基本上你永远都不会成王。所谓定位就是钵钉子,在市场上的这种风格与那种风格之间钉一个缝,把艺人卡到这个缝里去,然后再慢慢慢慢把它撑开了,形成自己的风格。”
刘洲此言非虚。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和他共同的一个歌手朋友,谭维维。事实上,我第一次听到刘洲这个名字是在2013年,当时谭维维在制作她的专辑《乌龟的阿基里斯》,她说,这张专辑为了体现“矛盾却统一”的主题,她特意找了两个不同的制作人来分别制作专辑中的作品,一半,交给了英国人Jason Boshoff,另一半则交给了她的一位发小,叫做刘洲,当时维维说,这是个年轻的音乐天才。刘洲自3岁学习钢琴,6岁学习小号,8岁学鼓,10岁接演绎乐,成为流行KBO。11岁学习编曲,15岁开始职业编曲生涯,一直到22岁成为专业编曲人,24岁成为职业音乐制作人。从中间那张图来看,原来刘洲当年还曾是一枚小鲜肉呢,但为啥现在......(捂嘴偷笑ing)
当时在这张专辑中,刘洲和Jason各自制作了一个专辑主打歌《拥抱》的不同版本,很显然,后来传播最广的,是刘洲的版本。
当然刘洲第一次真正惊艳到我,是他在红牛新能量计划中给黄绮珊做的一首《一起来》,这是一首从唱法上来听有点八九十年代但却很黄绮珊,却又让黄妈变得很时髦很与时俱进的一首歌,从那首歌开始,我对刘洲刮目相看,分明感受到,这是一个跨越了时代界限的音乐人。
这些当然是些题外话。还是回到刘洲定位制作谭维维的正题上。说到谭维维,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华语歌坛有口皆碑的一位能唱之人,无论是早年的原生态民族音乐,还是后来令她获得“摇滚女王”头衔的摇滚唱腔,这些都已经足够让谭维维站在歌坛的前列。但坦白讲,这些都还没能让维维在歌坛获得一个非她莫属无可取代的位置,直到一首《给你一点颜色》(后来这首歌上了央视春晚更名为《华阴老腔一声喊》),维维这才算是稳稳坐住了“民族摇滚第一人”的交椅,华阴老腔更是成了维维身上最家喻户晓的标签。
这正是刘洲一手定位打造的结果。作为维维的发小,刘洲对她自然非常了解,也看得相当透彻,他说,大部分的人喜欢谭维维,是喜欢她的声音里有民歌的那一部分,这一点让她听起来跟大部分流行歌手都与众不同,当然后来她更多的被人们赞誉为“摇滚女王”。很多成名已久的歌手,在事业迈向又一个全新开端时多都会面临到一个转型的问题,但转型并非是一个由黑变白非此即彼的事情,“你要首先要尊重你的基础人群,他们才是真的爱你的人,而不能说是,我现在要唱摇滚谁再要我唱民歌我跟谁急眼,先前积累下来的那50万粉丝啪的一下全不要了,这是不对的,你要是完全寄希望于新生代的歌迷,那是靠不住的,他们是没有市场辅助性的。”而刘洲认为正确的做法是:“那我就在民歌的基础上做文章,看还能把民歌怎么做,这样既稳固了你原来的粉丝,又能给你吸来新的粉丝。”于是,刘洲就给谭维维定下了“民族摇滚”这个新的定位。
定位制作人要做的事情,刘洲说,不仅仅只是给歌手定个位,譬如觉得你适合唱摇滚,她适合嘻哈,来,啪!给你换一首摇滚的歌或嘻哈的歌,这事儿就成了,那个是单纯的制作人通常会做的事情,“重点还得要培养,培养和引导你的歌迷人群。”这就有点像是通常企划人员和经纪人们要做的事情了。任何新事物新思维的诞生到普及之间都需要过程,刘洲说,就好比制作人们预测到明年R&B要流行了,你不能一上来就马上就把你的东西全改成R&B的,而是可以在今年先试着抛出一点点这种R&B的东西,看看大家的接受程度,然后再把歌迷们引导到对这种风格的接受上来。
谭维维的民族摇滚风格,也不是《给你一点颜色》一上来就确定下来的,早在2015年谭维维上《我是歌手3》时,刘洲就曾先给她编了一版《康定情歌和溜溜调》,这一版,就是将四川民间的溜溜调与摇滚唱腔巧妙地结合起来,听起来令人耳目一新,当期就又让谭维维拿下一个观众投票冠军。
后来在《蒙面歌王》中,刘洲再次以这种构思为谭维维编曲制作了《假行僧》,而后再到了《中国之星》中,一曲《给你一点颜色》如石破天惊,谭维维的民族摇滚风正式大功告成,深入民心,而后,刘洲还又为谭维维制作了一首结合了民间曲艺弹唱风格的《数人玩》,将这一风格保持并延续下去。
电视综艺节目秀的导演们都喜欢用刘洲来制作选手参加节目的音乐,因为他们都知道刘洲特别会做“炸”歌,就是那种一出来就能产生出人意料的轰炸效果、让观众不能自己的歌,譬如韩红在参加《我是歌手》时的夺冠作品,几乎都是刘洲的手笔,今年的《歌手2017》,前来逆战的张杰几乎已经濒临淘汰边缘,导演于是也找来了刘洲给他制作一曲《自己》,立即让张杰反败为胜,直接拿下歌手互投冠军。
能做到这一点,用刘洲的话来讲,这就是要了解你的受众,了解你所服务的对象。圈内确实也有不少人说,刘洲是一个做东西很有目的性的人。但刘洲不认为有目的性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就像你做一个生意,你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生意肯定失败。”刘洲也知道,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制作人,大多都是在做来料加工的活,艺人找过来给你一首作品,拿过来就做,只要做到艺人能满意就行,但为什么要让艺人唱这首歌?这首歌能不能红?会给艺人带来什么?单纯的制作人通常是不用考虑这些问题的,而定位制作人就必须要把这些问题都先想清楚了。不光如此,出于自身考虑,刘洲也希望,自己制作出来的每一个作品,都能成为一种案例,“为什么要有目的性?如果我做一个东西,不知道预料和掌控它出来后能到哪个程度,它的爆裂程度,那这个东西就是缺乏一个科学算法的,也不能成立一个规范体系的。”定位制作人在为歌手制作音乐作品时,要研究的,不能只是作品本身,还要全面性的来研究这个歌手,要知道TA歌唱的根基在哪儿,潜力又在哪儿,而在当下的歌坛大环境当中,TA得以安身立命的核心点又是什么。此外,更重要的是研究歌手和作品的服务对象,包括粉丝和主办方,他们各自对歌手的需求点是什么。“所以我做东西就是要有目的性,我的东西出来会像刀子一样,很锋利,指哪儿打哪儿,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能掷地有声,这样才是对投资人,对歌手负责的态度。”
为此,刘洲甚至连歌手在台上表演时的造型和动作都会去替歌手设计,譬如张杰在唱《自己》时,刘洲的想法就是:“对于表演者来讲,只有你拿自己最真的一面来迎接大众的时候,大众就会有自己最真的心来对你。张杰当时的争议点就在这儿。所以我当时给张杰设计一面镜子,就是要让他藉此告诉大家,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本来是什么样子,然后走出镜子,脱掉华丽的外衣,就穿一个老头汗衫,那才是真实的他自己。”
我跟刘洲开玩笑说,看来你做这个定位制作人还真是不简单,不仅要干音乐制作人的活,还要把音乐企划,艺人经济规划,甚至是行业发展协调的活全干了!而纵观整个华语乐坛的发展历史,能像刘洲这样能够从方方面面来为歌手纵贯性全盘考虑设计制作的制作人,还真是并不多见,刘洲说,这也正是我们跟国外制作人之间的差距。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刘洲最尊敬的就有这么一位前辈,李宗盛。
刘洲说,李宗盛就是一个可以被称为定位制作人的人:“他给一个人写歌时,这个歌就如同长在这个人身上,而且他很会抓住话题点,譬如他给辛晓琪写的《领悟》,这首歌是当年遭受了亚洲最大金融危机之后写出来的,他特别能抓住时事和歌手的本质,以及现在社会流行的词汇用语,而且他的话都是大白话,他每句话都是生活里的用语,但每个词用在歌里都扎你的心,用小故事讲大道理,所以他所制作过的歌曲和歌手,基本上都在这个歌坛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洲这话很有道理。
这难免让我想起2012年,我在北京采访台湾著名的音乐人李子恒和台湾资深电台DJ、乐评人马世芳时,马世芳曾这样系统的梳理了台湾乐坛自校园民歌时代开始至今所经历过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最早是创作导向时代,然后到了八十年代,就进入了制作导向时代,在市场膨胀起来之后,就又进入企划导向时代,后来到了整个市场都崩坏,就到了业务导向时代。
李宗盛其实要算是一个横跨了这四个时代且都走在领军位置的人。大家印象深刻的那个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由陈淑桦、辛晓琪、梁静茹,也包括那一时期的林忆莲、张艾嘉等人引领的一个台湾歌坛都市独立女性代言人的时代,《梦醒时分》、《领悟》、《伤痕》、《勇气》、《爱的代价》这些歌曲,都成为那一时代女性独立自主,勇敢走出感情困境面向更洒脱的自我的代表歌曲,也成就了这一批女歌手的歌坛代表形象和代表作品。从我们后来对这些歌手的访谈中不难看出,当年的李宗盛所做的,正是刘洲今天所说的“定位制作人”所做的事情。
只是刘洲所担任的定位制作人,目前已经不仅仅只是局限在为歌手服务上面了,以前我们看到刘洲,或许只是出现在歌手的个人音乐作品中或者综艺节目中某个歌手的表演作品的团队名单中,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江苏卫视今年重磅打造的音乐综艺节目《金曲捞》,就可以算是刘洲定位制作的一档综艺节目。这个节目号称是要打捞30年来散落在江湖尘埃里的歌坛遗珠,唤醒掩埋在曲库故纸堆里的错失宝藏。
为此节目还特别创造了一个歌坛新词:唤醒师,即负责用自己的声音叫醒你的耳朵、来重新认识这些未红好歌的人,都是由当下的当红歌手来担任这一职责。
刘洲在这个节目中出任音乐总监,也就是,节目的音乐制作到音乐呈现,全由他全权负责。刘洲是这样给这个节目定位的:大部分节目是人比人,比谁比谁唱的好,而且都是在消耗歌曲,《金曲捞》要做的是诞生歌曲,虽然也是翻唱节目,但能不能在当年的这些金曲中再造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是刘洲做这个节目的初心。
而另一方面,刘洲也想通过这个节目来作一个医生的角色,给圈子做一个榜样,把重心点放在音乐上,去分析研究一首音乐作品,看它们如何在跳出了当年的时代束缚背景限制之后,再度成为一首大家可以真心喜欢上的歌曲。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金曲捞》在定位制作上的难度更大,刘洲说,但也因此就成就了《金曲捞》最有意思的一点:一歌两唱,即一首歌分别由唤醒师单独演唱一遍,然后如果唤醒成功,再由唤醒师与原唱共同演唱一遍,唤醒师单独演唱时是用当下思维及唤醒现自我特点新编的方法来唱,而唤醒师与原唱共同演绎时则要回到这首歌曲当年的风貌中去,这就意味着在同一表演时间内,唤醒师分别要用两种不同的唱法来分别演唱同一首歌曲,而对于原唱来唱,TA也要尝试以新的合唱的方式来重新演绎自己曾经耳熟能详的作品。这对于本身就对歌曲的演绎方法很有兴趣的歌迷来讲,无疑就是一件多层面解析和试验同一作品演绎方法的节目,听起来就觉得非常有趣,也有挑战性。
刘洲的这一番苦心并没有白费。作为一名业内人士,我身边不少朋友已经先后向我推荐了这档节目,我追着看了几期,且不说郑钧的《长安长安》这样我们一直寄希望能获更多人赏识的作品,而像谭咏麟的《把你藏在歌里面》、张信哲的《王子公主》、黄品源的《永远有多远》这样的作品,我都深深后悔当年为什么会错过了这些如此好听的佳作?这从侧面就说明它多少已经获得了行业的口碑,而今年是综艺节目的冰雪年,这档节目本身算是一档冷门节目,开始几期几乎是裸奔的(零赞助),四期过后,节目的收视率就基本稳定在1左右了。而从5月5日的统计数字来看,刚刚播出的第四期节目的收视率已经过1,并且节目官微的一周视频总播放量已经排名第二了。
熟悉刘洲的朋友都说,刘洲是一个在音乐上很擅长想idea很爱搞事情的人,而他的爱搞,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整个音乐制作圈的生态,譬如他所爱搞的这种拆解重组音乐的编曲方式,民族与其他音乐混搭的制作创意已经频繁为他人所借鉴,正是刘洲这群人的存在,让现在的音乐综艺节目在歌手PK之外,也成了编曲、乐手与制作人PK的节目,他们PK至少也带来了两大好处,一是观众们通过他们的这种竞技PK渐渐了解了编曲制作对于一首音乐作品完成的重要性以及内里门道,另一方面,也迅速提高了这些乐手编曲人制作人的出场价码,不少人已经由从前两三千块编一首歌涨到了目前至少两三万的价码,前不久歌手郭顶就跟我抱怨说,他今年想搞巡演,但苦于找不到好的乐手合作,因为:“好的乐手一是太贵,二是都忙着去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了,没空巡演啊!”
这都是刘洲这帮人作的“孽”啊!刘洲很得意地说:“我把这个圈子里的战火都挑起来了!大家不得不去拼认真,拼想法了!”饶是如此,刘洲还是希望,当下的音乐圈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当定位制作人,“如果定位制作人能越来越多的话,那这个圈子必然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