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II 风云变:颁奖礼怎么了?
内地歌坛评奖之怪现状
一 多字篇
颁奖评奖多
羽泉 |
陈奕迅 |
在执行本次专题策划的过程中,我们让周刊的一名记者先把到目前为止已经颁出的2006内地乐坛的各个奖项做一个梳理,我们还只是要求她挑出主要的,规模大的,影响大的,结果出来的名单就已经多达9个,而这9个奖项都是在去年12月到今年4月间颁出的,它们还只是纯音乐类的颁奖,不包括那些综合类的。
北京音乐广播的著名主持人郑阳曾给我们介绍过这样一个情况:在1998年,全国任何一家电台都可以做自己的年终颁奖礼,但是现在就没有那么多了。那么现在的颁奖礼到底有多少,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但在2002年曾有报导说,当年全国大大小小的排行榜颁奖礼总数已经达到了2000多个。
奖项花样多
多吗?但有人就不嫌多!眼下不仅是颁奖礼数量只多不少,奖项内容也总在花样翻新。传统的颁奖礼,无非也就是“X大金曲”、“最佳男女歌手”、“最受欢迎男女歌手”、“最佳词曲创作、制作”、“最佳专辑”等基础奖项,现在这些在各大颁奖礼当中,就只能算是基础奖项了。更多的评奖名头开始涌现出来,一方面是奖项划分越来越细,按地域分,按风格类别分,这都还算是歌坛发展细分化的正常结果,也不断有一些“最佳彩铃音乐奖”、“网络最受欢迎奖”、“无线下载奖”等待,这也算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那些什么“风云大奖”、“至尊大奖”、“劲爆大奖”,这些奖就不知道从何而来,又是根据什么来评的了。据业内人士称,某些奖项的设立,其实就是主办方为了照顾平衡合作唱片公司之间关系的“特别处理”。
幕后交易多
“特别处理”就意味着一些幕后交易的可能性存在。还真是这样。我们来听听广州某唱片公司的一位企宣小姐的“口述实录”,就知道大概是怎么回事了:
某位广州新人歌手,在内地影响力不大,但在广州“劲歌王”以及“9+2音乐先锋榜”上均得到最佳男歌手新人奖,这些奖项除了关注广州乐坛,也会关注香港乐坛。和声势上更大的香港新人歌手相比,广东歌坛歌手能够拿到这个奖项的原因在于,唱片公司答应某些奖项的主办方电视台在各种需要大小活动时参加演出,哪怕是像春节这种阖家团圆的时候也必须参加,有一种“你要拿我们奖就必须为我们工作”的默认规则。有时候遇到迟到之类的事情,歌手糟主办方白眼的情况也不足为奇。
“9+2”音乐先锋榜之前是12月份有颁奖,但是后来调到了次年3月,本来答应了是要把一个新人类奖项颁给第一届超女亚军王媞,本来要安排她上台独唱,但最后安排她上台和许多歌手合唱,奖项也莫名其妙的没有颁给她。后来她在后台大哭了一场。
涉及到各种颁奖这些事,对于唱片公司来说经常是大牌艺人带小牌艺人,如果说一个颁奖礼主办方要给某大牌或者稍大牌颁奖,唱片公司经纪公司就会提出这种要求,得给小牌、新人一些小奖项或者表演嘉宾的机会,这样大牌艺人才会到场。
商业考虑多
郑阳还跟我们介绍到这样一种情况:在这么多的颁奖礼当中,有一些其实是改头换面的,扯虎皮拉大旗的奖项,很多人不明白他们的榜单到底从哪儿来的,“这些就是一些文化公司所做的公关秀,涉及商业利益。”而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影响较大的几大颁奖礼,大多都是有商业赞助的,一旦有人掏了钱,那这谁拿奖谁不拿奖的,就得多个人说了算了。咱们不妨看看,在“百事音乐风云榜”上,有多少 “可口可乐”的代言歌手拿过奖的?而“雪碧音乐颁奖礼” 上,你可曾见到几位“百事家族”的成员?然后其他的问题,这里还用再多说吗?
乐评人崔恕说,主办方应该是会有商业压力,这个从冠名上就能看出来,“各类商业冠名就很奇怪,格莱美就没有‘可口可乐格莱美’之说。颁奖礼不应该是商业的,即便有娱乐的内涵,但操作上我们应该以严肃的心态在做,其实传媒在各个体系中是最适合做颁奖礼的,但传媒本身的影响和能力也要考虑,颁奖礼的资金从哪来很重要,为了维持这个颁奖而去找一些商业资金进入,这是造成颁奖礼不良演变的原因之一。”
评委数量多
奖项多,随之跟着评委的数量也多了起来。第四届“音乐风云榜”首次启动了百人评审团,而据称,今年,这个评审团的队伍已经扩大到了200人,而这个队伍当中,除了资深的乐评人音乐人外,媒体人也占有了相当数量。
有人可能会觉得评委多了,铺的面广了,那这个奖项所能代表的公信力就自然增强了。结果真的是这样吗?乐评人科尔沁夫曾担任多个音乐颁奖礼的评委及策划人,他就指出:大多数媒体和评委都一样,很少有人在日常中有大量时间听所有的华语流行音乐。“这两年我看到光线的非常恐怖的事情,整个投票有几十页,我绝对相信,比如在北京,真正一年听我们的流行音乐唱片50张的,在业内人士里面不超过30人,包括所有天天在放音乐的DJ,没有人听得过来整张唱片。到最后就是大部分评委可能碍于情面、受媒体宣传影响、看谁眼熟或者过往对这个人音乐的质量习惯评价就去投一票,很难保证真正的客观性。我最早在《音乐周刊》创办唱片评审团,需要全都听过某张唱片的资深媒体人乐评人,我们发现要找10个这样的人几乎做不到,于是每周选6个评委,提前沟通才能保证大家全听过。你说如果有200个评委,怎么能保证他们听过全部的候选曲目?百分之二、三十都没有。崔恕有个口气比较强烈的说法,全部听过这些歌曲的人,全中国也不过20人。道理就是这样。”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市民共同见证当今乐坛流行音乐的顶尖之作。此次朝阳流行音乐周将按时登场,包括已有的老品牌“中歌榜”、“相约北京”之外,同时又新增了“首届网络音乐节”和...
2007-04-23 0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