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时期:“做乐队时,只有份帮流行歌手暖场”
加入滚石前的赵传,当过餐厅的洗碗工、做过终日穿梭于城市间的送报生,干过写字楼里的清洁工……这样的他似乎注定了会成为城市里弱势群体的代言人。他所传递和表达的草根精神,足以惊醒诸多的弱小灵魂。赵传和他引以为傲的“红十字合唱团”,走遍了台湾的各大高校,响彻行云的高音在那个偶像当道的时代,为他开启了20多年的音乐征程。
南都娱乐:你刚开始玩音乐的时候,台湾的乐队多不多?
赵传:不多,但一直都有。因为台湾接触西方音乐的人比较多。比如当时很多人知道猫王,台湾就有乐队模仿他,唱他的歌曲,学他的声音,甚至穿着和表演形式。后来甲克虫等乐队在全球形成一种流行的现象之后,台湾也同样受到这种风气的感染,很多人开始搞乐队。那时候觉得留长头发,穿有骷髅的破衣服,拿着乐器,很有个性。但是当时台湾的社会风气还比较保守,大众会觉得搞乐队的人多半比较叛逆,跟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所以当时搞乐队还算是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
南都娱乐:1986年,当你率“红十字合唱团“赢得了第一届台湾区热门音乐大赛的冠军之后,你的生活是不是改变了很多?
赵传:也没有吧。得了冠军,有了奖金,大家几个人分一分,请朋友吃吃饭,就恢复正常了。生活上也没有什么改变,只是信心增加了。因为有比较多的演出来找我们,唱片公司也开始陆续找上门来……
南都娱乐:台湾提供给乐队演出的场所多吗?当时你们一般都是在什么地方演出?
赵传:我们会在一些酒吧里面,固定唱歌。台湾需要乐队演出的酒吧还蛮多的。但是我们的音乐风格比较摇滚,和大多数酒吧的风格不搭。所以我们一般在酒吧唱了不长的时间,就会被换掉,因为嫌我们太不流行。还有就是到一些大专院校的学生晚会上演出。比如说一个晚会开三个小时,我们在前面唱半个小时。其实就是给后面一些当时的流行歌手暖场,他们才是主角。再有就是一些节日,比如说圣诞节或者公司的尾牙上,也有机会演出。
南都娱乐:当时的流行歌手?比如说?
赵传: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罗大佑、苏芮、陈淑华啦,还有一些校园民歌手,比如潘越云、蔡琴、齐豫等这些人。
南都娱乐:你高亢的声音是天生的吗?
赵传:我的声音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高亢。我是真的练过。在当兵的时候,要唱军歌喊口令,就这样把声音给喊出来了。在台湾搞乐队,最缺的的就是主唱。因为那时候台湾的乐队基本都是模仿国外,主唱得唱英文歌。英文歌的调子都比较高,如果主唱唱不上去的话,就要降调,味道就不一样了。但是我基本都是唱原调的。所以很多人看到我的表演都说:这个歌手声音很高又很有力量,而且个头也不大。包括后来张雨生也是啊!
南都娱乐:张雨生的声音感觉好像没有你浑厚,他比较清亮。
赵传:对。我们的声音的音色不一样。他音量也高,但是可能比较细,而我的就比较浑和厚。其实我平时说话的时候,声音很低。刚出唱片的时候,去电台做节目,大家都不相信那些歌是我唱的。
辉煌时期:“第一次看到一万人喊我的名字,鸡皮疙瘩都起了”
“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可以是自嘲的调侃,可以是赤裸的宣言,也可以是坚韧的精神。被赵传那钢铁一般的嗓子歇斯底里地呐喊着演绎后,即成了生存在夹缝中的人们的心灵安慰。几乎所有的平庸男人们都跟着赵传奋力呼喊着自己的“卑微和懦弱”,在熨帖脆弱的同时,救赎灵魂。据说当年就连台北的小贩们都在自己的水果档前贴上“我很丑,可是我很好吃”的招牌。
南都娱乐:你签进滚石的时候,滚石唱片应该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了吧。
赵传:当时的滚石在整个行业中算是有名的公司。以整个当时的音乐环境来讲,滚石做的音乐给人的感觉,比较清新,比较有新一代流行音乐的感觉。那时候别人对滚石唱片的认知是它是很有发展潜力的,是一家具有人文的气息唱片公司。但是真正大牌的歌手,当时大概也就只有一个罗大佑。
南都娱乐:你和李宗盛第一次见面是你在台上表演,他在台下看你演出。那你们第一次真正交谈大概是什么时候呢?
赵传:公司安排他帮我写歌。因为李宗盛过去的作品还是属于比较流行的,唱他的歌以女歌手居多。所以他对于我们这种摇滚歌手,抱着一点点怀疑态度。怀疑我们到底懂不懂什么是摇滚乐。我记得我们第一次聊天,他讲了很多关于民歌的东西。他是当时校园民歌后期起来的。他举例说他是民歌手,他欣赏的国外的乡村歌手,住在农村,每天起床以后,吃完早饭就会去种菜,去喂鸡喂鸭,然后就开始创作,弹弹唱唱。其实他想说的就是:你强调你是摇滚的,那你是不是那种行径很乖张,甚至很张扬的人。他认为,你要强调你是某一种音乐风格的歌手的话,你的血液里必须具有这类歌手的特质。
南都娱乐:私下你内向的个性似乎与他的想法背道而驰。
赵传:坦白地说,唱摇滚乐,让我觉得特别痛快;在那个当下,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我觉得我把自己完全释放出来了。我是在适当的时机在适当的场合去表现平常大家看不到的那一面。平时我不太说话,可一上台就很有爆发力。
南都娱乐:后来李宗盛对你这种状态还认可吗?
赵传:当我的一张唱片卖得很好的时候,他就认了。呵呵。虽然在音乐立场上,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争执。但其实是他让我了解什么叫做真正让人感动的音乐,所以他是我的良师,也是益友。
南都娱乐:你的第一张专辑《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一炮而红。那张专辑大概买了多少张?应该帮公司挣了不少钱吧。
赵传:当时大概就卖了二十几万张,一直到最后总数差不多将近三十万张。我是滚石唱片里面第一个歌手唱片销售是超过三十万张的,比罗大佑、齐豫、周华健都多。后来跟一些老同事聊起才知道,当然在一些高级主管心里,他们认定我是唱片公司的一哥。
南都娱乐:在偶像当道的年代,却敢于在公众面前说自己丑,是出于怎么样的心态还是宣传手段?
赵传:其实是刚刚好唱了一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的歌,所以唱片公司自然就会多方面地考量,多多少少会拿这个宣传、做文章。当然公司还是考虑到我的感受,用一种比较人文的、内心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噱头。反正我是一个实力派的歌手,唱什么作品只是次要的。
南都娱乐:那你走在街上会不会被大家包围呢?会不会由于刻意的形象而遭到攻击?
赵传:在初期的时候,有一些人会觉得你很有趣,甚至有一点想嘲弄你的感觉;就是说你会看到不同的人对你的作品有不同的的反应。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南都娱乐:勇于卑微地示弱,似乎成了你的音乐风格。这一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赵传:应该说是因为这张唱片的成功,所以后来的唱片都以这个作为一个大方向和主调。可能在理解上它会被定位成卑微,其实与其说是卑微还不如说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上遇到挫折的时候的一些心情的表达。我觉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投射和反映了很多人的状态。所以我的歌才会引起共鸣。
南都娱乐:1990年,第一次来北京演出,开创了港台歌手来内地举办演唱会的先河。还记得当初的情景吗?
赵传:那次是我出完两张专辑之后,参加一个为亚运集资的演出。当时除了我,还有辛晓琪、潘越云等一些台湾的歌手。难以想像的是,在内地有这么多我的歌迷。当时唱了两首歌,大家几乎都会唱。连续演了三天,我感觉每天都是几万人陪你大合唱,太吃惊了;因为我是最后一个节目,节目结束之后,本来大家应该散场了。但是大家都没有走,老远仍听到有很多人在喊:赵传、赵传!公司的同事告诉我说:“老赵,你不知道吧!喊你的起码有一万多人!”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鸡皮疙瘩都起了。
南都娱乐:一年之后,在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你是第一个获邀在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的台湾歌手。
赵传:那时候《我是一只小小鸟》专辑在市场上得到很好的反应,所以很快就办了一个个人演唱会,一办就是三场,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办个唱。唱到最后的时候,大家情绪高亢,就把打火机拿出来点。你想想看,两万的观众,至少有几千个打火机点了起来。因为安全顾虑,消防队就把场灯打开了。从那之后,才有荧光棒的诞生。呵呵。
南都娱乐:1996年你和陈升、伍佰在香港开了演唱会。他们都是滚石的歌手,你们有很深的渊源?
赵传:我跟陈升的渊源比较深一点。因为我们差不多是同时间进入公司的。我不记得是1986还是1987年的时候,唱片公司办一个跨年演唱会。庆功宴上,每个人都喝了酒,心情也非常激动,再加上心里有一些感触吧,很多工作人员和歌手就当场痛哭流涕。你想像那个场面,好多人在抱头痛哭,慢慢地有人开始吵了起来,后来还动手了。我跟陈升都是新人,跟大家的关系又不熟。看见哭的,想去安慰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去劝架,还不小心被人家扫到地上。总之就是一团乱,我们两个人只能大眼瞪小眼,什么都做不了。那就算了吧,我们就只能回家好了。他骑着摩托车载着我,送我回家,然后自己回家……很多年后,我们每次谈起这事都觉得很好笑。后来,陈升帮我写过歌,我也跟他合唱过。我很欣赏他的作品,他在音乐上有自己的想法。
低迷时期:“公司发现这样操作可以赚钱,就把我当成摇钱树”
赵传一夜成名,却感觉到不是琼楼玉宇的美妙,而是高处不胜寒的迷茫。他曾形容自己就像一只“栖上枝头的猎人目标的小鸟。” 这一切源于他和老东家滚石唱片的“爱恨”纠结。当年曾拥有一大批令人震撼的一线实力歌手,一直本着坚持、淡定、人文的精神宗旨,与宝丽金、华纳、飞碟、福茂齐头并进的滚石唱片,如今俨然已是英雄迟暮,光景惨淡。我们只能在赵传的唏嘘声中,遥想当年,无限感慨。
南都娱乐:后来有一段时间,你的情绪低迷是什么原因呢?
赵传:我得到了市场上的肯定,但并不是我当初预期的结果。在出专辑之前,我们的想法是发挥自己的实力,唱有别于大家听过的音乐。这些专辑,比较起当初我想做的音乐风格来说,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妥协的。一直到后来,好几张专辑都是这种形态,无形中会感到很多压力,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就只能这样子了?唱片公司发现这样子的操作方式是可以赚钱的,所以就一直用这种模式来打造我的音乐,把我当成摇钱树。
南都娱乐:你提出了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想法,但是他们不允许?
赵传:他们表面是同意的。说一张专辑做三四首能卖的歌就行了,其他的可以按我的意思来。但是实际情况还是由公司掌控,不会让我放开了做。最让我心寒的是,我从前面三张专辑加上写真集,一共帮唱片公司卖了一百多万张唱片。到了第四张专辑销售成绩比起前面的专辑销量差一些,但也并没有要赔钱,唱片公司高层就开始商量,还要不要跟继续我合作。
南都娱乐:很没人情味。是滚石这样,还是大环境就是这样呢?
赵传:基本上都是这样。公司抱着这样的念头:反正你一定会有一个黄金时期,等过了,就不会再跟你合作了。当时唱片公司的逻辑就是:新人大概就是两张唱片的机会,唱片卖不好就不会和你合作了。那个时候,歌手的寿命、价值都是非常清楚的。譬如现在的歌手,唱片卖不好,他可以演戏,或者当主持人,或者是演电影,或是代言。但是那个时候的歌手,成不成功就看唱片销量。这是唯一的标准。
南都娱乐:后来和公司的纠纷,以至于解约,都是因为这些原因吧?
赵传:坦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希望公司能给歌手制定一个未来的发展规划,而不是趁能赚钱的时候,把你榨干。所以后来我们之间的分歧就越来越大,沟通也越来越来难,解约不可避免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