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音乐频道首页 > 新闻 > 内地乐闻

邵夷贝推首张专辑 “六.一”广州办专场演出

2010年05月21日10:17

  (南方都市报)去年,因为写了一首《大龄文艺女青年》意外在网络蹿红的北大才女邵夷贝,如今已是文青圈子里无人不晓的大红人。但成名后,引发的争议无法避免,当时有不少乐评人跳出来,以吉他弹得超烂(只懂四个和弦)、唱歌音准偏差、创作毫无章法等把柄对她连番炮轰。

  但无论外界评价如何,起码邵夷贝至今仍在坚持做音乐,更由原来的副业转为专职。这一年来,邵夷贝也不时有作品推出,譬如给国语版《麦兜响当当》创作并演唱的主题曲,还有为“两会”记录片写的《我们》,这些作品,让大家看到她音乐里更开阔的一面。

  本月,邵夷贝的首张专辑《过家家》即将出炉,随之而来的首次全国巡演,也将于本月23日从北京启程。她在日前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详细介绍了这张新专辑以及巡演的细节。告诉我们当初那个大龄文艺女青年,在一年后又成长了。

  身份升级

  当年的菜鸟歌手,现在的专职音乐人

  去年,让邵夷贝在网上爆红的那首《大龄文艺女青年》,虽不是她写的第一首歌,但也确实只是她作为一个初入门者的一次创作尝试。那时,她的吉他才学了三个月,写歌的手法也过于单调,只是这首歌的意外走红,让她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就被推上了台面。

  她说,自己确实不太喜欢大家叫她什么“网络红人”,“一夜爆红”之类的,“好像这个事情都是客观因素引起的,跟我没关系,只是我比较幸运而已,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是能写歌的。”

  但邵夷贝也承认,自己挺感激这首歌,要不然,她也不可能这么快实现在音乐上的一些追求。也正因此,当初把音乐当副业做的她,也慢慢开始转换身份,成了一名专职音乐人。

  技术升级

  吉他有进步,但还是用最简单方式写歌

  邵夷贝的吉他弹得烂,是外界对她批评最多的一个方面,面对这些,邵夷贝说,在音乐这方面,她还处于婴儿状态,不可能以一个婴儿的状态踩出一个大脚印。“只是我不喜欢那种‘我是标准,你不够标准就没资格做’的观点,我认为谁都有(做音乐)这个权利,你可以批评我的作品,可是要说我没资格做,我就觉得很不舒服。”

  但无论如何,邵夷贝在技术上的缺点还是不可否认的,所以在这一年里,她专门请声乐老师上过课,也有苦练吉他技术,希望自己能更接近一名专业音乐人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她对技术层面的理解也有自己的想法,她现在还是喜欢用最简单的方式写歌。“我也试过用特别复杂的和弦写歌,但觉得不好听,挺怪的。我认为一首歌能配合着歌词唱下来,应该是以好听为主,而不是技术,从我的角度看,好听是第一的,华丽的和弦是摆在第二位的,也不能说不重要。”

  作品升级

  创作的主题更广阔,涉及的社会性更深刻

  与音乐的技巧相比,邵夷贝真正的强项应该是歌词的创作,有正面的评论如此评价她:“邵夷贝尽管在旋律和编曲上显得很稚嫩,但在歌词方面,她的表达能力比很多成熟歌手都强,这也是她的歌为何会引起大家共鸣的原因。”

  但如果单从那首《大龄文艺女青年》来看,邵夷贝充其量也只是个用音乐记录个人心情的校园民谣歌手,而且因为她的嗓音略偏幼稚,也有不少人把她等同于台湾现在很流行的“小清新”、“娃娃音”,但其实她的野心并不仅仅于此。

  其实,从她早前给“两会”记录片创作的《我们》这首歌里,大家已能看出邵夷贝作品里所包含的社会性。而这次的新专辑中,更有多首作品突破了外界对邵夷贝原本的小女孩形象。譬如点题作《过家家》,乍听会以为是她写自己童年故事的小品,但其含义远比我们预想中要深远,歌里甚至提到了像“家庭暴力”这些社会现象。包括以沈颢给汶川地震纪念写的诗歌改编的《哀悼日》,这些作品,都能让外界感受到邵夷贝对现今社会的关注。她说,之所以自己的歌里会涉及很多社会层面的问题,是因为她本身就是读新闻专业出身的,所以一直对社会上的一些问题较为关注,而这些积累,也成为她音乐创作的一种资本。

转发至:搜狐微博 白社会
责任编辑:董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