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提示:为体验更加畅快的网页浏览,推荐您使用双核高速浏览器,点击此处下载搜狗高速浏览器QQ高速浏览器
搜狐网站
音乐频道首页 > 音乐专题 > 热点专题 > 高晓松醉驾|相关报道|相关视频|图片报道 > 高晓松醉驾最新进展

羊城晚报:高晓松的矛刺破了自己的盾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林如敏
2011年05月11日15:44

  高晓松因涉嫌危险驾驶罪已被刑事立案。车祸发生后,高晓松血液中酒精含量达醉驾标准三倍。事发后,高晓松拒绝受访,但很痛快地写了7个字对媒体作出回应:“对不起!永不酒驾!”既是回应,也是道歉,更是承诺。

  然而这种东窗事发后的道歉,因其来得太不假思索,而让人很是怀疑。孙兴道歉了,莫少聪道歉了,都表示以后绝不再沾染毒品,但是,如你所知,这样的承诺就如秋天的黄叶一样,望风而落,轻飘无比。

  道歉是问题明星一个必要的“修复”程序,假如他还想在这个圈内存活的话。所以,涉毒明星、醉驾明星无一例外,都会在事发后声泪俱下、做出貌似“触及灵魂”的检讨,同时对以后做出相应的承诺和保证。先入为主地认定涉事明星只是作秀、只是危机公关,有诛心之嫌;但事实上,从过去的诸多案例来看,多少明星都在信誓旦旦之后二次犯案,让人不得不对问题明星的保证和泪水,持以高度的怀疑。

  即如高晓松,因为之前在美国就有醉驾的案底,此番关于“永不醉驾”的承诺就很难让人信服,盖一之谓甚,岂可再乎。所以,人们有理由认为,问题明星一拍脑袋张嘴就来的“永不醉驾”、“永不涉毒”,那不是真正来自内心的忏悔,更多的只是急于摆脱困境的一种策略,真相大抵不外如此。

  醉驾的高晓松前些时候在评论药家鑫事件时,大义凛然地说:“鉴于西安音乐学院学生集体支持药家鑫,今后音乐界将不接纳他们,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热爱音乐吗?”高晓松作为公众人物,积极对社会公共事件发表看法,谴责不义,呼吁人伦,这是公民意识的体现,客观上也让发言者的形象高大了几个百分点。但是,醉驾即是漠视生命的典型行为之一,如今看来,醉驾的高晓松即便谈不上什么一语成谶,至少也可以说是,作为音乐人的他提前给自己的醉驾写了一个绝妙的注脚———“今后音乐界将不接纳高晓松,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热爱音乐吗?”

  高晓松的矛刺破了自己的盾,并由此产生了张力十足的戏剧效果。药家鑫当然可耻,但是,高晓松事件也让人们看到,满嘴仁义道德的,不一定就是正人君子,正如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林如敏

(责任编辑:潘达)
  • 分享到: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