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出道的王蓉,正值青春年华,当时的她,被大家公认为是华语乐坛不可多得的创作型女歌手。随着演艺事业的发展,不少艺人选择转型,而王蓉选择坚守在歌手的岗位,但她对自身的音乐风格定位却有了超乎想象的改变。这些年,我们所看到的王蓉,是一个专注于做“神曲”的女歌手,每一次的新歌发行,也相应捆绑着“性感”“奇葩”“雷人”等标签,都会带来不一样的视觉冲击。
2015年年末,王蓉开始转向做电影主题的宣传曲,先是公开了大电影《叶问3》的宣传曲《叶问》,其娇媚的中国风造型,着实与以往的王蓉形象迥然不同,歌曲风格也开始往最初的方向靠拢。正在大家开始揣摩之时,王蓉随之又发行了另一部电影《高跟鞋先生》的同名宣传曲,这首歌的造型,可谓是惊艳闪耀,曲风也是主打奇葩类型,附和着电影的主题内容。可能大家都觉得王蓉是转型走向电影界,然后并非如此,早在出道初期,在2003年她发行了人生的第一张专辑《非想非非想》,其中的主打单曲《距离》就作为香港电影《五月八月》的主题歌,并获得了美国大奖。那时候的王蓉,就已经和电影结下不解之缘。
近年来,电影不仅能够成为娱乐新闻的头条,也能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专业而系统化的特色营销使得中国电影票房屡创新高,也使中国电影产业逐步走向成熟。在电影营销过程中,音乐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所寄予的商业价值也日渐提升,先后出现的《小苹果》、《平凡之路》以及《匆匆那年》等电影歌曲,不仅口碑良好,也因与电影主题的契合达到更好的营销效果,双赢的局面让音乐重回鼎盛时期。
电影与宣传曲的相结合,对歌曲本身的气质要求很高。成功的电影宣传曲,并不是找最大牌的歌星唱,找最好的词人写,找最出色的创作人创作就是最好,最好的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歌手的气场、音乐的气质与电影主题的契合同样很重要。 电影《高跟鞋先生》作为一部专为90后女性定制的“爱情潮片儿”,以奇葩喜剧为主打风格,上映三天票房就已经突破5000万,并且连续几日拔得同档期上映电影的上座率头筹。而王蓉的同名宣传曲,从作词到编曲,均围绕“奇葩”与“欢快”主题,在电影上映前就已经创造了MV点击量过亿的成绩,给电影的上映带来了巨大的票房铺垫。这首歌以贴合电影主题为创作方向,无一不是为电影的艺术性服务,纵观整首歌曲,音乐的方向紧扣电影主题,制作精良,并且利用歌曲朗朗上口的通俗现状,将音乐与电影的精华部分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为宣传曲,从内容与主题上看,王蓉《高跟鞋先生》无疑是成功的,歌曲与电影相结合的精准定位会带来超乎想象的营销结果。不管是市场与艺术,都需要不同类型的题材与风格,但认识市场,永远是每首歌曲的创作者与电影导演必做的一个功课,想必这就是时代的产物。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