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一部纪录片的配乐?12月8日,旅行团乐队键盘手、独立音乐人韦伟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爱上这样的风浪 跑步日记原声带》便是一次“几日邀约”的成果。这次”邀约”来自导演梁欢的纪录片《跑步日记》,而在12月10日北京十方文化举办的专辑发布会上,韦伟用音乐向听众温暖诠释了“学会放弃”也是一项人生哲学。
“爱上这样的风浪”
纪录片《跑步日记》是一个关于跑者“蔡宇”挑战6天用双腿奔跑600公里,从台湾最北端跑到台湾最南端的故事。接到梁欢的邀请时,韦伟犹豫了,他觉得这似乎又是一部励志的“体育故事片”,但当他看到片中的“蔡宇”在第四天因伤终止挑战时,失败的主人公结局对韦伟产生了触动,他觉得历史上为赢家写的诗、作的曲太多了,反而讲述“失败”哲学的宝剑需要有人去锻造,于是他决定用音乐来谱写“学会放弃,承认失败”也是一种勇气和智慧。
在10号的专辑发布会上,韦伟也向现场的朋友和粉丝们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完成《跑步日记》的全部编曲,也恰恰因为这种看似失败、充满曲折的“跑步之路”和自己的人生轨迹非常相似。他说生活中并不永远是顺境,自己刚刚选择音乐这条路的时候也充满了太多艰难险阻——除了成功之时,失败与弯路也是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一笔。因此在配乐时,旋律就自然从脑中流淌出来,也就有了“爱上这样的风浪”这张被他本人称为“给失意者的大保健”的专辑。
幕后的“怪力大神”和“音乐主厨”韦伟
在台前,韦伟的角色是旅行团乐队里那个表情搞怪的风趣键盘手;在幕后,“韦伟”这个名字便是印在宋冬野《安河桥北》、马頔《孤岛》、阿肆《预谋邂逅》等独立音乐专辑内页的“编曲”、“音乐制作人”…… 2015年,韦伟开始涉及影视音乐的创作,参与了大热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电影《你好疯子》、纪录片《跑步日记》等影视音乐的制作,使其在音乐创作上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
本着这份“独立音乐人”的内核,韦伟的音乐创作让很多小众化标签的好音乐成功进入大众视野。谈及《爱上这样的风浪 跑步日记原声带》时,韦伟感慨:“好害怕这张音乐原声带变成被人听一听便遗忘的背景音乐作品,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大部分人要在自己生命里的每一天学会承担与接受‘不如人意’,人生的精彩也在于此,借用此部音乐作品安慰一下自己,顺便也算鼓励一下正在音箱前听这些音乐的你。”
而在12月10日这场被他本人戏称为“宇宙超小发布会”的现场,除了与大家分享自己制作原声带过程中的故事,韦伟还用了更大篇幅推出了自己的“阿伟音乐厨房”计划。就像在工作室里时常边吃边做音乐,因此指间流淌的旋律和口中食物的味道往往交相辉映,韦伟表示想要制作一张和食物相关的专辑,让音乐和食物一样变成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也正因为对音乐和食物的感知相当敏锐,韦伟在分享为阿肆、宋冬野和马頔制作唱片的背后故事时,分别用了三道食物来形容这三张专辑中最脍炙人口的歌曲:阿肆的《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在韦伟看来,像是“方便面”——最后选用的编曲版本简单,旋律也不复杂,但很受大众欢迎;宋冬野的《安和桥》像“干煸豆角”——外表不张扬却回味无穷,而前奏中的手鼓声就更像是这道菜里的“花椒”,令人印象深刻;马頔的《南山南》则像是重油重辣重盐重味精的“水煮肉”,从旋律、歌词到编曲都直击内心,第一次听就会激起你的肾上腺素。现场配合他的“解说”,三道食物被一一呈上,也让这次分享发布会更好地诠释了音乐和食物、美妙旋律与诱人香气的交织。
“音乐从来都不是廉价的”
“思前想后,我坚持付费下载。”《爱上这样的风浪 跑步日记原声带》这张专辑目前由“派歌”独家代理全球数字发行,最初的一个月将会在虾米音乐以数字付费专辑的形式独家首发。
当一些人说起,独立音乐人坚持收钱听歌的行为会吃“闭门羹”时,韦伟却有他的坚持,在他看来“音乐从来都不是廉价的”,音乐人煞费苦心的创作值得被尊重。10号的发布会现场,韦伟更表示付费下载也是对歌迷的真正尊重——不爱音乐的人不会认真聆听,不如用付费下载的形式让听众更“纯粹”,因为只有喜欢和尊重原创音乐人的朋友才会购买支持,这样一个良性循环才会继续下去。
一份看似的“坚持”,实际却是一直未变的音乐“初心”。正是这份初心与才气,让音乐人韦伟收获了更多真心的支持——“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张碟,好听!”、“买了五张,为了纪念那些年我们吃过的螺狮粉!”
听一张为“失败美学”而作的原声专辑,看一部结局不算完美的励志故事,吃一道用音乐精心烹调的“音乐美食”,音乐人韦伟将继续用音乐为我们打开生活中的不同面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