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音乐> 音乐人物
新闻 | 专题 | 新声力量 | 试听 | 视频

薛澄潜的中国小提琴艺术畅想曲

来源:搜狐音乐
  • 手机看新闻
薛澄潜先生
薛澄潜先生 [保存到相册]

薛苏里教授在2017年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音乐会演出中由国际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协奏演出薛澄潜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乌苏里船歌”。
薛苏里教授在2017年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音乐会演出中由国际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协奏演出薛澄潜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乌苏里船歌”。 [保存到相册]

前排从左到右为作曲家朱彬、薛澄潜、夫人张菊华、薛苏里、亚历山大、指挥于学峰、团长曲波
前排从左到右为作曲家朱彬、薛澄潜、夫人张菊华、薛苏里、亚历山大、指挥于学峰、团长曲波 [保存到相册]

 


  2017年6月30日,哈尔滨音乐厅上演了一场里程碑式的音乐会——薛澄潜中国小提琴作品专场音乐会。这台音乐会的曲目全部为中国小提琴独奏作品,全部是同一位传奇人物的倾心之作,且全部作品都由于学峰指挥的哈尔滨交响乐团协奏。这位传奇人物就是88岁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学会理事会顾问、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薛澄潜老先生。音乐会上的四位小提琴家薛苏里、温慧明、向晓旭和来自俄罗斯的霍斯特里金·亚历山大独奏了这11首中国小提琴曲。薛老先生与夫人张菊华创办的哈尔滨音乐学院少儿小提琴艺术团的50名孩子也登台共奏金曲。如此高规格地集中呈现一名中国作曲家小提琴作品的音乐会,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首次,这场音乐会为中国小提琴曲目宝库增添了一份丰厚的典藏,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书写了精彩的一笔。

  薛澄潜先生出生在中原大地河南,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加入第三野战军文工团,在朝鲜战场的慰问演出中经受了枪林弹雨的洗礼。战争硝烟消散后,薛澄潜先生到上海音乐学院深造,深得小提琴演奏艺术真髓。1958年,已经成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演奏家、新婚两个月的薛澄潜先生响应号召,毅然报名支援黑龙江军垦农场文工团。妻子张菊华是前线歌舞团舞蹈主演,经常为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外宾演出,胸前挂有多枚军功章,也一同前往开始了艰苦的屯垦戌边生活。不平凡时代的风雨造就出不平凡的艺术家,薛澄潜先生于1962年调入了哈尔滨歌剧院交响乐团,也就是当晚台上的百年“哈响”,成为副首席兼小提琴教师和作曲家。从以血汗浇灌的白山黑水,到享有盛誉的哈尔滨歌剧院从这里,薛澄潜先生真正开始了艺术圆梦之旅,自那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薛澄潜先生持之以恒地致力于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同时笔耕不辍,将非凡的人生经历、小提琴演奏的核心技术和血脉中的民族情怀,化作一首首小提琴独奏曲。在小提琴教学方面,薛老先生桃李遍天下,他的百余名学生先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美国南加州桑顿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德国德累斯顿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等名牌音乐学院,并相继就职世界各大交响乐团及著名音乐学院。6月30日的这台音乐会,就是薛澄潜先生毕生勤奋艺术跋涉的写照与巡礼。音乐会上的11首小提琴曲,音乐中包含有黑龙江曲调、河南曲调、江南曲调,有云南民歌、陕北民歌、内蒙古民歌、赫哲族民歌,有河南和陕西的戏曲音调,还有中国歌剧音乐,从而融入了中国音乐的地域风貌、民族风情、古往今来、戏剧抒情。其中有3首是薛老先生原创,有7首是当晚首演。整台音乐会的演出多彩多姿,风格迥异,还不时有脍炙人口的炫技,灵光闪耀。

  音乐会上,第一个出场的是在全俄和国际比赛获奖,并担任过乌拉尔交响乐团首席的霍斯特里金·亚历山大。他演奏的第一个曲目是薛澄潜的原创作品,带有黑龙江曲风的《松花江随想曲》。作曲家在曲中抒发了对在第二故乡哈尔滨穿城而过的松花江的讴歌和热爱,以质朴的风格、流畅的旋律和富有律动的节奏,形象地刻画出松花江金波荡漾、流向远方的诗情画意。演奏家在乐曲结尾发挥了快速热烈的演奏技巧,让乐曲在无限的激情中结束。他演奏的第二个曲目是以华彦钧原曲编创的《二泉映月》,叹息般的引子后,那个令人魂牵梦绕的主题,在高、中、低音区几度迂回变奏,吟咏出音乐主人公内心的无奈、凄楚与愤懑,同时还有对光明的向往。作为外国演奏家,亚历山大出色地掌握了源自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滑音、抹音指法,传神地再现出一度创作中江南曲调的内在气质。可以看出,他对中国民族弦乐器的演奏风格进行过深入的揣摩。亚历山大充实的音色始终情绪饱满,在两首作品中应对自如地控制着力度布局和情感积蓄,适时推出高潮。

  旅法小提琴家向晓旭是巴洛克小提琴双硕士,在里昂著名的音乐厅举行过小提琴个人独奏音乐会,并频繁亮相重大音乐节。在音乐会上,她的第一个曲目是以云南民歌编曲的《小河淌水》。从南部边陲那个口耳相传的以五声音阶羽调式构筑的葫芦丝旋律出发,作曲家发展出一群年轻美丽的少女翩翩起舞的生动场景,并同时描绘了彩云之南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向晓旭那细腻均衡的巴洛克式运弓与音乐性格极为吻合。向晓旭还演奏了《秦川之恋》,作曲家将流传于陕西绥德地区的《三十里铺》旋律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一系列的音乐动态中。作曲家巧妙地通过速度、节拍和调式的变化,让听众的想象力乘着民歌的翅膀,翱翔在古老的秦川大地上空,感受民族久远的历史沧桑。向晓旭在丰富多样的演奏技巧展现中波澜不惊地将各段落顺畅连接,而华彩段则有着激情的碰撞。全曲一气呵成。

  曾经是薛老先生得意门生的浙江音乐学院“海归”青年教师温慧明,在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和莱比锡音乐学院分别获小提琴独奏博士和弦乐室内乐博士,2009年获得德国国际青年小提琴家汇演的“杰出青年小提琴家”证书。他在莱比锡格万特豪斯音乐厅与莱比锡交响乐团室内乐团合作维瓦尔第的《四季》而获主流社会的关注,曾担任莱比锡门德尔松交响乐团的客座首席和莱比锡爱乐乐团首席。温慧明首先演奏《高原情歌》,乐曲以深邃的陕北信天游曲调祈使,引申出《赶牲灵》和眉户剧曲调。乐曲曲式自由,旋律千回百转,甜美而凄楚之间富于广阔的时空感。温慧明的演奏把脉到音乐的叙事性风格,并在演绎中捕捉到音乐性格的发展。他演奏的第二个曲目《故乡的回忆》是薛老先生的原创曲。乐曲由深情悠长又婉转曲折的主题开始,意境深远,引人遐想。音乐主人公的思绪回到富饶无痕的中原大地,少小离家至今乡音不改的作曲家,将河南民间音乐特别是河南曲子戏的唱腔特点融汇到曲中。三拍子的中段呈现出音乐主人公梦回故乡的意识流场景。主题再现后,温慧明与双簧管独奏的对答情深意长,曲终的渐弱延长泛音控制得极为精妙,那一丝乡愁久久挥之不去。

  薛苏里是薛老先生的长子。难以置信的是这位在薛老先生的音乐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小提琴“北方之星”、如今驰骋国际乐坛的小提琴家,诞生在乌苏里江畔的“马架子”里的,其名字就寓意着乌苏里江的波涛。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约阿希姆的再传弟子窦立勋教授,毕业后被李德伦提名为中央乐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并兼独奏演员。再后来赴南加州大学桑顿音乐学院深造,入到同样是约阿希姆再传弟子的爱丽丝·勋菲尔德教授门下,并获一直为欧美贵胄子弟所享有的奖学金。毕业后成为桑顿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和洛杉矶爱乐交响乐团的终身职位演奏家,曾获美国全球音乐奖大赛乐器独奏与CD专辑双金奖。他独到的造诣广受赞誉,被梅纽因评论道:“薛苏里的演奏极其美妙,精彩至极”。薛苏里2013年担任了恩师勋菲尔德教授创立的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的艺术总监,情系祖国热爱家乡的他,将这项获联合国世界国际音乐比赛联盟认证的大赛引进落户到故乡哈尔滨。

  音乐会上他用从勋菲尔德教授手中传承来的意大利古琴Ferdinandus. Gagliano演奏了五首父亲的作品,首先演奏了根据张长城/原野的原曲编创的《红军哥哥回来了》。音乐描述了红军战士打完胜仗后回到家乡看望牵挂着的心上人,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倾诉完离别之情的终段,红军战士重新跨上战马迎接新的战斗。作品带有有陕西秦腔和眉户剧的戏曲特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委婉动听。薛澄潜先生的笔触探及小提琴宽广的各个音域,跳弓、双音任由驰骋。薛苏里指下板胡风格的揉滑音生动无比,当来自父亲的真传。第二个曲目,薛澄潜先生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编创为一曲荡气回肠的小提琴咏叹调。作曲家掌握了原曲的核心素材——内蒙古科尔沁草原民歌《正月马》,将引子的长调音阶经过调整并赋予复调配置,从而更为靓丽动听。薛苏里的二度创作开拓性地、传神地运用了马头琴的特色弓法和指法,如左手的连续滑音和颤音、右手的抽送式断弓,同时把脉到长调音乐的绵长气息,使演奏极富张力和艺术感染力。第三个曲目《中原畅想曲》是薛老先生的原创作品,也是薛老先生创作风貌的集中体现。早在十六年代中期,薛老先生曾创作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下乡》,乐曲曾受到马思聪的称赞,并推荐给学生们演奏。后来,薛老先生在该曲的基础上扩展为《中原畅想曲》,现在该曲列入《全国小提琴演奏(业余)考级中国作品专集》第十级考试曲目。曲中以河南曲子戏为主的河南音调是融化在作曲家骨子里的乡土气息,再以作曲家旋律创造的才华化为优美而生动的音乐线条展现出来。全曲民族风格浓郁,明快的节奏展现出中原人民朝气蓬勃、阔步向前的精神风貌。三段式的曲式发展充分而又结构严整。首尾两段快板描摹了人们在新春佳节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年的喜悦场景,慢板段的优美旋律是人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华彩乐段动用左手拨弦等小提琴华丽技巧,加深了主题的色彩与内涵,尾声的双弦五声音阶模进冲击出高潮。这首作品是薛苏里的拿手曲目,早在1985年,薛苏里就在中央乐团的全国巡演中独奏,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播出过。薛苏里当晚将曲首一组柱式和弦的拨弦演绎为村头的开场锣鼓,上来就是“碰头彩”,其后的各式炫技片段如入无人之境,抒情乐句充满阳光,并不时与乐队对话互动。编创自王祖皆、张卓娅的歌剧《芳草心》中同名咏叹调的《小草》,薛澄潜先生以心灵赞歌的笔触来刻画。抒情的中段首先以神来之笔从主旋律舒展而出一个优美的副旋律,然后逐步发展并动用不协和双音来形成对比,推动戏剧性发展,带有时代生活气息。音乐会压轴曲目是薛苏里领奏的《乌苏里船歌》,之所以有领奏之说,是因为该曲和前面的《赞歌》以及《小草》都有哈尔滨音乐学院少儿小提琴艺术团的50名孩子上台共奏,场面盛大感人。这首《乌苏里船歌》根据汪云才、郭颂原曲编创,薛澄潜先生以赫哲族调式创作了一个优美动听的引子,先声夺人,一下子就调动起台上台下的情绪,这个引子充分体现了薛澄潜先生的旋律天赋。如今,这首《乌苏里船歌》与《赞歌》一起已被薛苏里诠释为音乐会上的小提琴金曲。

  通过音乐会上薛苏里的演奏,发现他非常善于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再现一度创作中的戏剧性变化,时而变脸,时而亮相。加之他熟练掌握了帕格尼尼创建的现代小提琴演奏技巧,艰深的炫技不是“走钢丝”,而是对音乐的妆点,并深谙中国民族弦乐的表现手法,因此,他的演奏总是生龙活虎,楚楚动人,一派大将风度。他的演绎对小提琴艺术的中国学派和小提琴艺术中国化进程贡献良多。

  纵观当晚音乐会上的曲目,感觉薛澄潜先生的小提琴作品创作有如下四点艺术特色。(一)首先,也是最为可贵的一点是薛澄潜先生具有创造优美动听旋律的天赋,并且这一天赋也使得他对于素材的引用与发展得心应手,因此他的音乐旋律优美,脍炙人口,富于浪漫情怀,具有很高的格调。(二)薛澄潜先生将源自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融入到小提琴艺术中。家乡和邻省陕西的民间音乐与戏曲音乐都融化在他的血液中,一旦投入创作,便在耳边廻响。他非常善于捕捉和呈现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中的抒情与戏剧元素,因此他的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充满乡愁。薛澄潜先生的小提琴作品既有对黑土地的歌颂,又有对故乡的眷恋,更是对中国民众生活的生动写照。(三)薛澄潜先生自幼学习过板胡,他将中国民族弓弦乐器的表现风格和表现手法也融入到小提琴作品中,我们可以从中听到采撷自二胡、板胡、坠胡、马头琴的技术细节与演奏特色,听来激情四溢,生动感人。(四)薛澄潜先生是名出色的小提琴家,他娴熟地掌握了小提琴核心技术和艺术表现力,并将这些核心技术和艺术表现力自觉、自如地运用到创作中。同时,技术为音乐内容服务,将这些技巧和表现手法与创作音乐的民族风格和民族弦乐演奏技法有机结合。进而,一些炫技段落为作品平添了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高潮,技巧的含金量提升作品的艺术品位和审美价值,赋予作品以经典性。听过当晚的音乐会,我们能感悟到帕格尼尼的现代小提琴技巧与中国音乐气质的贯通,欣赏到萨拉萨蒂式的炫技与乡土风情的结合。也正由于薛澄潜先生是小提琴演奏家,他对这些技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都具有高度的合理性,创作的小提琴作品都是非常提琴化的音乐。以上四点,使得薛澄潜先生的创作风格在中国的小提琴作品中独树一帜。

  正如美国小提琴家爱丽丝·勋菲尔德所称赞的:“薛澄潜的小提琴作品蕴含了他的个人精神与文化魅力。就如同帕布罗·萨拉萨蒂典型的欢快的西班牙节奏和旋律风格一样广受喜爱和珍视。而在气度和创作手法上,其作品又具有维尼亚夫斯基波兰舞曲般的狂热韵律和忧郁格调,以及巴托克当代风格的匈牙利舞曲的神韵。同时,又带有某种德国古典音乐的永恒性。”

  音乐会上全部曲目伴奏部分的配器,均哈尔滨歌剧院的国家一级作曲家朱彬写作。朱彬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曲家,涉猎歌剧、音乐剧、交响乐、民族器乐、声乐及舞蹈和影视音乐。他与薛澄潜先生已经是多年的黄金搭档了。 他为这11首小提琴精品配写的管弦乐伴奏同样是佳作,充满了与独奏声部的交响性互动;配器色彩丰富、明暗相间,不时有“花影扶疏”的效果。《小河淌水》中打击乐组钢片琴的空灵音响、《赞歌》中小提琴“少儿”声部的人声效果、《中原畅想曲》中双簧管与独奏小提琴的对话都是神来之笔;《小草》中独奏与乐队形成的一处卡农乐句,是小提琴与乐队音乐的一种创新。指挥于学峰对音乐层次处理得条分缕析,对于一些配器的特色细节给予画龙点睛式的观照。“哈响”是薛老先生实现自己艺术理想与抱负的乐团,当晚他的后辈同事们的演奏即有包容性又有能动性,音色润泽,一些独奏声部可圈可点。

  小提琴音乐当是交响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提倡“交响乐中国化,中国交响乐世界化”的今天,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小提琴音乐的中国化同样重要。一个民族的音乐史应该是以创作为主导,小提琴传入中国已经一二百年,当今中国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令西方同行刮目相看,但从小提琴音乐的创作来说,我们需要更多帕格尼尼、萨拉萨蒂和维尼亚夫斯基这样的演奏家兼作曲家,兼善演奏和创作,薛澄潜先生的艺术实践正是这样一种战略性的开拓,并取得了可贵、可喜且独到的艺术成就。哈尔滨是中国古典音乐发源地之一,这里有百年“哈响”,20世纪上半叶开始形成了深厚的小提琴传统,人才辈出,是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发展重镇之一。当晚的音乐会上,观众对作品、对演奏都有着深深的感悟,每一首曲子在场上都形成一个高潮,热烈的掌声是对新作品的赞赏,也是因演奏爆出的火花。这台薛澄潜中国小提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在与“哈响”珠联璧合、为“音乐之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的同时,薛澄潜先生的艺术实践让有器乐王子美誉的小提琴,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表达传媒,将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一个新高潮。(文/卜大炜 此文曾刊登在《人民音乐》2017年12月号)

music.yule.sohu.com true 搜狐音乐 https://music.yule.sohu.com/20171227/n526445255.shtml report 7700 薛澄潜先生薛苏里教授在2017年第二届哈尔滨中俄文化艺术交流周音乐会演出中由国际著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协奏演出薛澄潜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乌苏里船歌”。前排从左到右
(责任编辑:董文 UK026)

我要发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