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唱片(原指BMG、SONY、EMI、华纳、环球唱片,因2005年1月1日BMG、SONY合并为SONY- BMG,五大唱片变成四大唱片)进入中国内地并没赶上最好的时光,无论是上世纪80年代的西北风还是90年代中前期的流行乐、摇滚乐的同时勃发期,五大唱片都相继错过。到了90年代中后期终于开始有了变化,虽然此时的中国流行音乐工业颓势已显:盗版的压力越来越重,新技术的曙光还遥遥无期,但当时的五大唱片都预计到了内地市场潜在的价值,纷纷到内地来抢占滩头,但“潜在”真的能变成现实吗?
早年B M G精兵
![](http://photo.pic.sohu.com/images/picjs/look.gif)
|
BMG旗下曾拥有丁薇、李泉、纪如璟、孙楠、林依轮、瞿颖等多位艺人
五大变迁史
SONY-BMG两强虽联手野心却不大
现在已经与SONY合并了的BMG,其实早在1996年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期间旗下艺人曾拥有丁薇、李泉、孙楠、林依轮、瞿颖等人。但随着林依轮过渡到BMG参与投资的NMG天中文化,其他歌手的跳槽淡出,BMG在内地仅有当家花旦丁薇和当家小生陈坤两位艺人。而长期以来BMG在内地的规模也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1997年,SONY唱片成了第一个大举进攻内地市场的五大唱片之一。凭借大公司强大的资金支持、品牌号召力与海外成熟的发展经验,索尼当年网罗了一大批内地最具实力和潜质的歌手,刘欢、韩磊、陈明、毛宁、满江、金海心、满文军、王子鸣等等。相信现在还有不少人记得当年风靡一时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还有毛宁唱的一版。但2000年左右公司发生的内部动荡引发一连串艺人跳槽。几乎所有的大牌艺人都先后离开了索尼声像。经过此次重创后,新索音乐有限公司于2001年5月卷土重来。作为加入世贸后音像制品分销的第一家中外合作公司,新索基本上还是延续了索尼声像的格局,台湾的陈耀川担任音乐总监。陈耀川、姚若龙等台湾音乐人为制作班底,而在艺人选择上,新索则一改以往签约实力唱将的做法,频频签下影视红星,诸如陆毅、秦海璐、黄奕等等都接连成为新索的当家艺人。2005年伊始,BMG和SONY正式合并,两家的艺人合二为一。
![](http://images.sohu.com/ccc.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