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孩子,
九岁时失明,
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
从早到晚听着那些电影,
听不懂的地方靠想象来补充。
他想象自己学会了弹琴,
学会了唱歌,还能写诗。
——周云蓬《盲人影院》
本报驻北京记者 梅春艳
在本次音乐节所有参演歌手中,东北人周云蓬无疑最为特别。
有人说,周云蓬的民谣很“温暖”很“人文”,周云蓬则认为自己的音乐在内容上更接近摇滚的批判,只是用了民谣作外壳。“比如去年的专辑《中国孩子》,无论是里面的《买房子》还是《黄金周》,都是我对当下社会现状的反思。”
失去了光明,周云蓬却从另一个方向更进入自己的内心,“我可以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幻想音乐”。但毕竟在北京生活多年,与人群打交道不可避免,一旦觉得周围过于嘈杂,他就背上行囊游走四方:在西藏,他险些因为低烧就此作别人世;在成都,他贪婪地呼吸潮湿的空气;前阵子,他去了大理,“在苍山脚下,我租了一个由玻璃做成的小房子,风刮着玻璃的时候,四周都战栗起来,我觉得自己仿佛身处海洋中心”。
目前,周云蓬基本上每个月会做一两次比较大的演出,其他时间仍在酒吧驻唱。“观众安静倾听或者热烈回应,我都觉得很棒,只要别在我唱歌时划拳、玩骰子就行。”下一张专辑已经进入筹备阶段,周云蓬专门选了三首唐诗谱曲,“包括孟郊的《游子吟》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些诗一直存在我脑子里。”尤其《游子吟》,每次念起,周云蓬就不可救药地思念母亲,“总在外面走的人,那份对母亲的思念跟诗里的感觉很贴近。我这次是借花献佛,把它献给全天下的妈妈。”
都市快报:什么是民谣?
周云蓬:民谣是一种自由自在、拿得起放得下的音乐形式。因为人少、所需装备少,它就可以轻装上阵,随时随地拿个笔记本记录就成。如果要做比喻,我把民谣比作自行车,它比较环保、比较有人情味,相对跑车,它显然更亲民。
都市快报:杭州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人和事?
周云蓬:六岁时去义乌一个老中医那儿治眼睛,途中经过杭州。妈妈当时给我买了一本名叫《西湖民间故事》的书,念给我听。六和塔、飞来峰、黄龙洞的传说都令我心驰神往。长大后再来杭州,当我站在飞来峰上,故事与现实的交织对我造成一种强烈的冲击力。这次再去杭州,我想去孤山看看秋瑾墓。她是我心中的英雄,既豪气又美丽,她的形象配得上西湖那方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