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份pizza,捧一杯啤酒,在广场、公园、海滩或者岛屿消磨整个午后甚至夜晚,跟成千上万人一起随音乐狂欢。如今,这种新的娱乐方式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流行开来。
今年中国的原创音乐似乎迎来了集体爆发,一场接一场的广场狂欢式音乐节在各地此起彼伏地上演。
舞台更大,听众更多
广场狂欢式音乐节源自西方,演绎的主要是爵士、摇滚、朋克、金属、雷鬼等当代原创流行音乐,经常是露天的,不受场地大小限制,尽可能接纳更多的歌迷。像美国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加拿大的蒙特利尔音乐节、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丹麦的洛斯基尔德音乐节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流行音乐节。如今,国际上许多音乐节已不完全从纯音乐的角度出发,而是结合旅游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甚至以音乐的名义与慈善和公益事业结合起来,承载相当的社会意义。
最近两三年,内地广场音乐节渐成气候,创造出像迷笛音乐节、爵士上海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更多相应形式的音乐节也跟风而起。
有业内人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乐队在Live House演出面对的只是上百观众,但一个音乐节提供的舞台可能拥有成千上万观众,听过之后可能会有一半人成为支持者,这是音乐人揽获听众的好时机。对于听众而言,广场音乐节也提供了一个较低的准入门槛,音乐节的门票比起演唱会来平价得多,还有可能是免费“大餐”。比如今年的摩登音乐节是4天200元,大宁音乐节则完全免费。
“摩登天空”总经理沈黎晖认为广场狂欢式音乐节越来越多对于中国音乐市场来说是好事儿:“让这些乐队有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观众,而且数量肯定会呈爆炸性增长。”大宁音乐季的主办方指出:“音乐需要真实而独立的表达空间,音乐节恰恰为原创音乐提供了一个面对大众的舞台,让艺术走近生活。”
音乐不够品质 狂欢不够彻底
虽然原创音乐借助音乐节的形式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些乐迷却露出失望的情绪。去年爵士上海音乐节,台上的调子慵懒、随性,台下的氛围局促、紧张。乐迷大倒苦水:“观众大都被要求坐下来。不允许随便站立。如此一来,在有限的场地上,大面积的观众只好蜷缩在潮湿的草地上,像鲇鱼般拥挤在一起。这种秩序总被活泼好动的观众打破,于是不得不浪费乐队宝贵的演出时间,维持秩序。”也有人在参加去年在厦门举办的海峡沙滩摇滚音乐节后抱怨:“花100元看的音乐节,比在酒吧看现场还没劲。”音乐人孙孟晋感叹:“一听到音乐节三个字就头大,有时是放大的草台班子,有时是地方主义的挥霍行为,即使里面有个别闪光的节目,也被一股急功近利与互相攀比的浪潮淹没。”
国外的有些音乐节值得我们研究借鉴。英国的格拉斯顿伯里音乐节,上演了近40年的现场摇滚精神,在商业味道和现场音乐之间已然找到了和谐之处。它提供的不只是300个乐队的演出,而是一次狂欢的机会,一次关于音乐的购物、参与、漫游与大开眼界的机会。方圆十几公里的绿草地上,共设24个舞台,包括全球众多大牌艺人的数万演职人员,10多万搭帐篷的歌迷,连演4天,还有几百种纪念品和几十种小吃……孙孟晋告诉记者:“西方音乐节上恐怕不会有人坐下来听音乐,他们或跳或唱或呐喊,更沉醉于人景合一的感受。音乐与影像、论坛、餐饮、休闲在一起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更何况,国内音乐节“有点乱”,孙孟晋说:“一台演出什么风格都有,崔健、许巍等随便拉几个人就是一台戏,把嘉宾请来就算完成任务,也不对音乐分门别类,有些根本就不搭调!”参加过几回内地广场音乐节的人都不难发现,表演嘉宾就那么几位,如张悬一人,10月份就要参加在厦门、上海、杭州等地举办的4个音乐节。此外,崔健、郑钧、许巍、张楚、王若琳等都是热门人选。国内能够做现场表演的歌手本来就不多,每次都炒冷饭,音乐本身的吸引力渐渐小了。看来,国内的音乐节音乐不够品质,狂欢不够彻底,与商业接轨得不尴不尬,需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
相关链接
■2009爵士上海音乐节(10月16日至18日)
由世界顶级爵士大师Dee Dee Bridgewater领衔在云峰剧院开唱。以世纪公园为主会场,分为爵士、摇滚、电子乐3个舞台,共38支乐团。13个不同国家的国际团队参与爵士狂欢,崔健、郑钧、张楚等人展示摇滚力量,12位DJ组成的电子军团不停放电。
■2009大宁音乐季(10月24日至11月1日)
两周5场演出,淡定的许巍、呐喊的郑钧、带着泥土芬芳的苏阳、轻歌散漫的钟立风和才情风骨的曹方,无论是谁,都足以执掌今日中国原创音乐的一方旗帜。最纯粹的音乐人、最真实的声音,奏响中国原创音乐的广场狂欢。
■2009上海朱家角水乡音乐节(10月23日至25日)
以现代民谣和原生态民歌为主,十几支国内外优秀乐队将奉上两天三夜的精彩演出。董运昌和台湾校园民谣的奠基人物叶佳修与众多大陆民谣界的新生代热力乐队组合,无名乐队、声音碎片乐队等将构筑起最大看点。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