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年的大雪如期而至,每个人脸上都显露出了笑容,乐坛也传来了好消息,王菲开声亮相,为史诗电影《孔子》演唱主题曲成为“头炮”。《幽兰操》正式首发,顿时在业内激起千层浪。俗话说的好:瑞雪兆丰年,对于日渐低迷的乐坛而言,真希望这能昭示着乐坛美好的春天能够早点到来。
王菲一直是我最青睐的歌手,甚至觉得她一直都未离开我的视线,根本谈不上告别,又何来“复出”一说?无非是近年来作品少了一些,其他的事情多了一些而已!她这几年也有一些作品问世,如《笑傲江湖》、《我爱你》、嫣然基金几首主题曲,这其中《我爱你》是备受大家宠爱的一首作品,因为她让人看到了天后风光无限时的“影子”。音乐作品少并不代表含金量就不够,很多歌手每年都出唱片,也没见到几首佳作问世,多被众人扔进了垃圾桶了之。
正如前几天金兆钧说的那样:“会唱的不唱,不会唱的瞎唱,这种局面早该结束了。”上世纪80年代有个歌手叫邓丽君,90年代有个歌手叫王菲,2000年之后华语乐坛再无歌手可言。我说的这句话可能有些偏激,在网上也曾引起争议。不过,许多艺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与歌手的标准相差甚远。这话貌似偏激却实在,我也不愿与那些和我唱反调的歌迷叫板,觉得完全没有任何意义。这只是一家之言,如果你希望生拉硬拽在王菲后面排队的话,我也没有办法,静水深流,其中的玄机还是让歌手自己去揣摩吧!至于,这首歌能否上春晚,我只说几率很大,也是我的一种设想,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
《幽兰操》改编自韩愈的同名诗作,由原窦唯吉他手讴歌重新编曲完成,它能让你想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信很多人都会跟着旋律哼几句,并会拿它与王菲的这首新歌作比较,甚至还觉得《幽兰操》在旋律上不如那首歌优美,远未能达到朗朗上口的地步。但我对此不以为然,《明月几时有》充其量也就是邓丽君的产物,是她把它唱红了之后,王菲用自己的独有的音色改变并演绎了一下,在演唱上更加时髦儿、与潮流接轨,重新让这首老歌锦上添花,焕发出新的活力,除此之外,真看不出有啥可比性。
《幽兰操》的曲风、气质非常典雅,歌词较原作有了一些改动,用流行音乐唱法来演绎有一定的难度,演唱时对声音的转换要求极高,这也要求编曲一定要煞费苦心为歌手的特质着想,这样才能找到较好的切入点。在古诗的改编上,歌词加入了周文王梦熊在西边遇姜子牙的典故,让整首词的基调与王菲的音色吻合,许多难唱的句子也被分隔开来,这样一来,让“新意”另辟蹊径,从原有模式中脱颖而出,也让王菲巧妙、聪明的演绎特质展露无遗。
讴歌最擅长并精通的是摇滚乐和电子乐,在编曲时,他保持了古诗《幽兰操》原有的古曲原色,在古琴、大鼓的基础上,加入电吉他、尽量保留原有的古韵,情绪始终贯穿全场,
在技术上也简单、精炼、不拖泥带水。琴曲似诉似泣,把孔子寄情兰芳之真切抒发得淋漓尽致,把人对兰花芳香的赞赏以及做人豁达如君子般正直的意境表达的甚为完美,这也是大家交口称赞的一个重要原因。
很多人会问这首歌为什么能入王菲的法眼,其实,近年来王菲与佛有缘的契机,其心态早已脱离凡尘俗世,而这首歌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与王菲的心态不谋而合,才有了水乳交融的天籁之音。这首歌注定是一首佳作,不一定会多流行,但一定是很好听,如果从后者的角度上来聆听的话,心态就会豁然开朗。
这只是一首新歌而已,而我也从来很少对某一首歌偏爱有加,说不清是因原曲的魅力,还是王菲的天籁之音。君子要守得住寂寞,清芳自足,甘于淡漠,哪怕无人采撷(无人赏识)也可孤芳自赏。可能是这一点,让我深感欣赏,或者像韩愈诗中表达的那样,借兰花的高尚情操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也要保持如兰花一般不受世俗魅惑的心。
音乐这东西你完全没必要较真,原本没有好坏之分,无非就看适不适合和你的口味,有些人的标准就是希望王菲出一首作品,把大家都震晕,这样才和她的天后地位相吻合,这标准想想都是一件无法逾越的事情。关键在于,王菲只要开始唱歌,这本身就是好消息,而且这首歌的磅礴气势早已超越流行音乐的范畴,有更深的一层含义,这就足够了。超越?那是以后的事情!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春天的脚步,还看到家里的兰花在那一天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