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阵子,我很喜欢以这样的句式作开场:如果Aaliyah没走,那么……
在2009年查看关于Aaliyah的资料,她的生平已经被简化成两部分:2001年前,她是R&B界冉冉升起的一颗希望之星,人们在她身上听到了黑人音乐和都市灵魂乐的新方向,甚至看到了黑人女歌手的新出路;2001年后,一句“香消玉殒”就总结了所有事情,当然还有唱片公司从不消停的发死人财手段,使Aaliyah能名正言顺地“含笑九泉”,但这都是我们无力消化的后话了。
“如果Aaliyah没走”能衍生的假设十分多:抽象点,例如黑人女歌手的性感风潮会提早五年来临,Hip-Hop的复古潮流会更激进、更电子化,与Lounge、Chill-Out的结合更紧密;具象点,例如Ciara、Ashanti、Christina Millian这一系列“气虚”型女歌手有了仰仗的目标,不再像现在这样打游击战般四处起义却难以绝处逢生,Beyoncé这大蜜范儿系列的人物也有了良性竞争对象;实际点说,如果Aaliyah没走,或许人们在纵情暧昧的卧室骚灵和闪悠悠明晃晃的性爱饶舌之间,多了一种左右逢源的好选择;夸张点说,如果Aaliyah没走,或许Timbaland留在Hip-Hop领域的时间会更长,而黑人音乐商业化、流行化的风潮会来得更晚一些……
历史课和政治课总教导我们,个人的力量在历史车轮运转中微不足道,换言之本人在此处意淫的事情完全不会因为简单一句“如果Aaliyah没走”而应验发生。无论她留在现世的名声是她生前积累,抑或身后被炒作而成(就如所有逝世后才被人高高捧起的画家和音乐家一样),Aaliyah离开的这九年间,人们对她有增无减的喜爱和怀恋是毋庸置疑之事。包括这张《One In A Million》在内,Aaliyah在90年代末00年代初发行的多张专辑都具备真正的“划时代”意义。Missy曾在该专辑的开头说道:欢迎来到Funk新纪元;而实际上我们能听到的,是从New Jack Swing向Hip-Hop商业舞曲及情歌过渡的标新立异作品。那种极重鼓点上漂浮的甜美嗓音、糅合街头帅气和女性柔情的情感表达,那种即使不如Mary J. Blige般豪气,也一样说服力十足的骚灵味道……套用在Aaliyah身上的光环很多,“新世纪最性感女人”“电子嘻哈的新奇结合”“R&B小公主”……但本人认为最为贴切还是《滚石》杂志的评价——“中板调情作品的正室女皇”,《One In A Million》中平均长达5分钟的段落给听众足够时间去酝酿一片片糜色氛围。一泡妞无数的败犬男曾向我披露他的独门秘招,结果却播起了《One In A Million》当中的《4 Page Letter》。当Aaliyah那沉稳的声音踏着恍如无物的单拍鼓点,把对心仪男孩的情感剖白娓娓道来,我蓦然明白,原来动情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如果Aaliyah没走,那么我们不但多了一个才华洋溢的Baby Maker,还会有更多砰然心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