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林万芳的忠实粉丝,但《我们不要伤心了》是一张会驱使我去买台版的专辑。
2010年6月,彼岸是如火如荼的世界杯,这厢是两位滚石巨头的同时发声。如果说升哥的《P.S.是的,我在台北。》是他本人一年一度或半年一度的按时功课,也在情理之中,但万芳的新专辑是不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呢?
对于万芳本人来说,《我们不要伤心了》也是一张日程表被提前的作品。按原来的计划,万芳打算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再推出全新的录音室专辑,那我们可要再等上几年了。但2008年的某一天,滚石唱片的三毛打电话来,问万芳是否有兴趣做一张新专辑的时候,这件事才这么开了个头。
三毛,也就是陈升新专辑中《哥哥是英雄》中的弟弟段钟潭,会鼓励哥哥段钟沂坚持下去的被升哥称为“执行力很强的那个人”。而当万芳在马世芳的电台访谈中谈起这一段的时候,马还特意地确认其中的细节:“是三毛?”按理说,万芳这一定位更合浪漫主义者哥哥二毛的胃口,但提出这事情的却是外界看来更理性的三毛。马世芳转念一想就明白了,并非是说三毛本身就主管唱片业务这块,而是三毛必定清楚,万芳的这一张唱片肯定是一个叫好又叫座、口碑销量兼备的买卖。
毋庸置疑《万芳的房间剧场》是一个很棒的现场录音作品,它准确地还原了万芳在这一阶段的音乐状态,并通过live专辑的形式辐射到更广的范围,但如果作为一张带有“复出”意味的作品,这样的风格还显单薄,太过艺术化。但《我们不要伤心了》却是这么一种状态:它很文艺,高于流行音乐层次半级,但并没有到高不可攀的地步。作为听众只需要踮起脚尖,或跳一跳,便可以获得美妙的听觉享受。
在万芳华丽的高音掠过之后,我们开始了这次可以反复途径也不厌倦的音乐旅行。前三首歌,《看见快乐对我笑》《我们不要伤心了》《我们不是永远都这么勇敢》歌名都直接取自歌词部分,这也是万芳这几年的护身金句,或曰生活法则,因为新专辑需要便将其拓展为一首完整的词,这看似大白话式的腔调反倒开创了一种新文艺风格的句式。《看见快乐对我笑》来自伍佰的曲子。除开伍佰肉麻的歌词、风骚的唱腔、牛皮哄哄的外表,他无愧于台湾最顶尖的全能音乐人之一,而这首曲作在保持了自身跟外表差距甚远的细腻特色外,与万芳的歌词和声线更产生了绝妙的化学作用。这首歌从冷色调的电吉他前奏入手,“天空很蓝,云很漂亮,风很凉,音乐很好听”,既非良辰美景奈何天的感叹,又不是顾影自怜的孤独,但也绝不是败犬女王的自傲,而是游走于这些之间的灰色情感。一直到了歌曲高潮部分,“我的心情很糟,我的爱情想逃,我在梦里大叫,我看见快乐在笑”,Band Sound开始随之激越。反映在MV里,万芳此刻步入那个孤独男孩的房间,跟男孩在橙色的气球中间一起大喊大笑大跳,而这时我们才彻底感觉到万芳这种高贵的安抚。
《我们不要伤心了》是专辑的同名曲,来自陈信荣和黄韵玲的强强组合,编曲跟吉他则来自于这些年一起合作的大竹研,大家对他都不会陌生。大竹研作为林生祥音乐事业的重要参与者,和林万芳一起的时候,吉他风格竟完全不同:和生祥一起时,为衬托生祥更贴近于土地的热情,他的音色很亮很薄,甚至还让人觉得这吉他是不是打品了;而跟万芳在一起的时候,为表现万芳孤独气质,他的吉他把中高频都收敛起来,和弦也变得极简约,更多线条性和简单化的勾勒。万芳坦言,大竹研是最能够把握自己感觉的吉他手,包括《她往月亮走》也只能是大竹研才能弹出那个感觉。
说到这张专辑里的幕后英雄,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是林挥斌。作为万芳首次全程参与制作的专辑,林挥斌一方面要给主角留出空间,一方面还要循循善诱地给予专业指导,更要暗自里把握住大体质量进度,难度可想而知。但作为一个给万芳写出《温哥华悲伤一号》这一经典曲目、深谙万芳气质的音乐人,其人最津津乐道的成绩是曾全程打造了梁静茹不朽之作《一夜长大》,林挥斌很好地证明了自己是一个有头脑而非一根筋的制作人。除在专辑监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外,林挥斌并还贡献了《我们不是永远那么勇敢》曲作一首,也是我在这张专辑中最爱的一首。不插电的清新编配,爽朗的吉他扫弦,主歌部分仿佛重述听众的牢骚,而副歌则是熨帖的抚慰,微笑地承认自己的不勇敢,但同时又再给彼此打气。连同之前,专辑开篇三首歌曲用音乐的形式再现了万芳作为中广音乐网的电台主持形象,安静的聆听,又耐心地给予宽慰,其中难以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恰是她区别于其他廉价主持的气质,以及她的人生感悟和个人修养。
在这张专辑里,万芳跟许多优秀的圈中好友进行合作,专辑文案上他们一字排开,伍佰、黄韵玲、ciacia何欣穗、Lisa、乱弹阿翔、林挥斌、谢杰廷、姚若龙、陈信荣、王明台……但无论是谁,万芳都自用一种优雅气质将其降服,连本届金曲奖最佳组合提名的“来吧!焙焙!”兄妹组合,哥哥郑焙隆在万芳面前也一改平日里自出自入的kuso式的直接,反用一把充满内涵帝风范的口琴,为《我们不是永远那么勇敢》增色不少。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Don’t wanna be》,这首从歌名、歌词、旋律、编曲等等各方面都打着何欣穗烙印的作品,至少我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也能百分百肯定这首作品出自ciacia之手。毕竟倔强女生的个性实在太强,而且ciacia本人也是在各方面上最接近万芳的女歌手,因此万芳的演唱尤其是副歌部分没有选择余地地向ciacia投诚——这或许是为什么许多乐迷觉得此处太过突兀的原因。
如果说专辑的上半部分以较强的时尚元素为主导,那么从谢杰廷的《急切却又只能等待》起则泾渭分明地进入了Part 2。一阵急促的钢琴吟唱过后,改编自凯尔特民谣的《她往月亮走》缓缓而来,它是许多网友的心头好,连同接下来的《太阳雨》一起,它们运用了很多的复古编曲手法,比如《她往月亮走》中我们久违的《听海》式的轰隆隆的低音,那一声声仿若沉重的叹息。它们继承了万芳自滚石黄金时代积累下来的最精华的部分,保持了简约的表达方式,听着《太阳雨》的时候,我脑海中只想到这个词得以形容:活化石。
专辑末尾处还有一首非常特别的作品《孤单》,由王明台、乱弹阿翔两个大男生联袂上演。这两位表面粗犷的纯爷们出乎意料地写出了一首甜蜜更甚王心凌的歌曲,在吉他舞步中,万芳用轻佻的嗓音哼着“爱你”“真的喜欢你,就是喜欢你”“依然浓得化不开,就是这样的爱”之类年轻化的话语,竟也因为她把自己的心境回滚到二十年前,以少女的心再去审视一份过去的情感,把这首看似没头没脑的情歌、且是专辑中最纯粹的一首情歌唱得如此有趣。
在万芳的全盛时期,还没有文艺青年这个词,但没有妨碍她成为一道亮丽的文艺标杆,包括陈绮贞等后辈都从她身上汲取或多或少的涵养。何谓文艺?与“商业”相反,不因市场等元素干扰,只专心于表达自我的内心,遵从自己的想法,如实地表达。而万芳的内心如此平和善良,没有任何张牙舞爪,全是不尽的美好。《我们不要伤心了》用近乎独立音乐方式制作,在有限的成本里集聚了台湾当下最顶尖的创作力量,并打破了万芳自己以及整个音乐工业中的种种桎梏——你可以想象年轻时为了一个低音录了两个小时的林万芳,如今竟然会在新专辑里用One Take这样Indie的方式随性自然地录制了一半以上的曲目?因此,这时是一张商业化和个性化都臻于完美的作品,是一张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佳作,是一张流淌着滚石音乐血脉的新时代产品。
对此,我们不要再贪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