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巡回演唱会的票,在经历了沪京两站后水涨船高,到成都,最高价已由2500元“升值”到3999元。不仅如此,演唱会刚开票就标明500、900元两档低价票售完,摆明着成都观众要看王菲个唱至少要花1600元。令人纳闷的是,这同一套班子转战香港后,最高票价只有980元。对此,港人还一个劲叫“贵”,因为2003年“天后”在港最后一场演出最高票价只有400港元。比较一下不难发现,哪边才是真“贵”。
两地演出票价相差如此多,是何原因?内地歌迷的消费能力真的大大高于香港歌迷吗?
行家这次也分析不通了。以往,我国港台歌手到内地巡演,有一个“制作搬迁”问题,加上演出团队地接、维护秩序等成本,票价难免上浮不少。可这次“天后”的首场演出在内地完成制作和首演,论“地接”等成本,该是挨在后面的香港票价更贵才合理。有人一针见血指出,“天后”及其团队的出场费要价600多万,一座可容5000人的场馆,门票均价2000元以上才能保本。
有人把棒子打到“天后”及其团队身上,也有人认为歌手在内地疯狂“吸金”是因为诚意不够。不过,市场原则永远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在歌迷怨言四起的时候,为什么没人出来重温一下巡演前的两年谈判,内地演出商互相“血拼”、竞相抬价的一幕幕?为什么没人站出来对歌迷说,你月薪三四千元,却花两三千去看一场演唱会是一种畸形消费?为什么那些已拉到不薄赞助的演唱会,票价却没道理地不降反升,甚至最贵票价再创“新高”?
如果说歌手是贪婪的,市场不理会他们便没辙;但如果演出商是贪婪和短视的,那这个本不成熟的市场就会愈加“泡沫”横飞,让不理性的观众“奢侈消费”为这种贪婪埋单。一个“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市场,只有以不断调高歌迷的承受底线,以更离谱的票价体系去迎接一次次被称作“空前绝后”的演出。
但是,这样“贵”的市场,难免会有崩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