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迈克尔杰克逊 |
那会儿,整个唱片业有点正陷于某种衰退中,1980到1982年间,出货量减少了5000万。CBS公司的年利润下降了50%,而唱片销量则减少了超过15%。结果,1982年8月中旬,主流唱片公司发生了大规模裁员,“黑色星期五”令人难忘。CBS需要靠杰克逊的专辑扳回一城,可市场状况却令人担心。
关于音乐产业的衰退,当时媒体上流行的说法是因为孩子们把自己的钱从音乐转投给了电子游戏,但退一步说,这种时髦的理论并不足以解释产业为何萎靡。实际情况是,过去三年来(1982年往前),技术变革改变了流行音乐所依赖的主流听众:上世纪70年代末,50.1%的电台听众转向FM,终结了AM的统治地位,加速了50年代起在广播系统里起决定性作用的Top40体系的瓦解。1982年,FM获得了70%的听众,其中12-24岁的听众占84%。结果是,主流流行音乐听众分崩离析——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再守着AM推荐的“千里挑一的金曲”,而是转向愿意放他们喜欢的细分音乐类型的窄众电台,这种电台不需要照顾方方面面。技术变革限制了每一个音乐播放时段在非目标受众群收听波段播放时间的长短。
(补充说明:FM比AM覆盖范围小,但音质好,更适合娱乐节目。Top40是AM时代的特色,指美国收听率最高的前40家电台。这40家电台评出的Top40音乐排行榜,是AM时代最具权威性的榜单。)
1981年,Billboard专栏作家Mike Harrison写到,“独一无二的Top40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千变万化的Top40”。他补充道:“那些这也喜欢一点那也喜欢一点的人反而成了小众。”实际上,1982年,很多市场,包括纽约在内,Top40已经失去了吸引力。追求精确目标听众定位意味着电台为了照顾分众口味不能再什么歌都放。否则只会导致听众做出对于电台来说“致命”的行为,换台。
这种状况促使《新闻周刊》在1982年4月发表了一篇名为《摇滚触礁?》( Is Rock on The Rocks?)的文章,声称听众的持续分化将降低大金曲的吸引力,音乐风格将会百花齐放。《新闻周刊》在文章最后用“摇滚的忧郁”来追忆猫王和The Beatles时代把所有人吸引到一起的“美好的旧时光”,那个时候,不同的流行音乐听众群之间是相通的。根据《新闻周刊》的说法,猫王和Beatles是整个国家对每一个Top40体系内的电台的一致回应。”杂志接着预言在碎片化的音乐市场里,不会再有一呼百应的摇滚明星。
如果说这个预言还不足以让CBS唱片公司的头儿失眠,电台碎片化的一个趋势已经相当吓人:过去十年(1982年往前),越来越多的黑人音乐被针对白人听众的电台禁播。这在1979年末爆发的反迪斯科运动之后变得尤其明显。在80年代早期,由于害怕被听众认为是播迪斯科,电台编辑会愈发小心地筛掉节奏较强的黑人音乐,就算是有一点点像都不行。这种情况在FM时代放大了,以至于黑人歌手被局限在黑人音乐电台,同时在瞄准白人听众的流行电台彻底消失。
那段时间,黑人音乐在流行音乐榜单上的衰落非常戏剧性。1979年,Billboard Hot100流行金曲榜上有一半的歌曲也同时在黑人音乐电台的流行音乐榜上出现。而到了1982年,Hot100上的黑人歌曲减少了八成。当年最能代表黑人音乐处境的就是,10月份连续三周,Billboard的Top200专辑榜和Hot100金曲榜上前20名里没有一位黑人歌手,这是50年代Top40电台体系形成之后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黑人音乐电台的冠军单曲,比如Roger Troutman的《Heard It Through the Grapevine》和Gap Band的《Burn Rubber》都没能打入流行音乐的Top40榜单,而其中一首,Zapp的《Dance Floor》甚至没能打入Hot100。Prince的《1999》,尽管后来成为流行音乐经典,尽管当时在黑人音乐榜上所向披靡,但也在Top40面前碰了壁。像Rick James这样的黑人巨星可以在卖出400万张专辑的同时不为白人电台的听众所知。他的《Super Freak》,像《1999》一样最终成为经典,1981年在Hot100上高居第16位的时候,竟然在很多流行电台从未播放过,那些电台编辑筛掉这首歌的理由正是因为它“有点像迪斯科。”
1982年一整年,在Billboard的Hot100金曲榜上,只有两首冠军金曲是黑人歌手的,Lionel Richie的《Truly》和Stevie Wonder与Paul McCartney合作《Ebony和Ivory》。(实际上也是Top3里唯二两首)这两首歌都相当通俗,都获得了黑人音乐榜第一。(Billboard从1982年6月开始把原来的R&B榜改名为Top黑人单曲榜)而1982年全年唯一能同时在流行榜和黑人榜夺冠的作品是一首白人歌曲,来自Hall & Oates的《 I Can't Go For That》。
黑白听众间显然隔着一堵墙,黑白两方的孩子都不知道对方在听什么。正当事情对于期待打破僵局的黑人歌手来说不能更坏的,新的恐惧出现了,MTV。MTV的播放列表与白人电台类似,而它当时正在音乐世界掀起风暴。
历史是无情的,早期MTV的节目也排斥黑人音乐,但这里面有特殊情况。在电台的种族隔离政策高峰期创办的MTV频道一开始并不知道他们的目标受众——1981年底最早从有线电视接受MTV的白人郊区和小镇上的青少年更想听黑人音乐和他们不熟的东西。既然那个时候没有具有大众吸引力的电台,自然也没有具有大众吸引力的视频。但至少电台节目还有黑人音乐可挑。在电视上,MTV当时是独苗,它对于流行品味的影响力很快就表现出来了,尤其是在只有MTV没有电台的海边地区。
直到1982年9月MTV入驻纽约和洛杉矶,它的影响力才完全展示出来。一时间,这个国家两大媒体中心被流行文化弄潮儿搅得天翻地覆,纷纷炒作MTV会是下一个现象。绝非巧合的是,上文中提到的黑人音乐在流行音乐排行榜上的最低潮是在1982年10月——被所有的流行电台和唯一的音乐电视频道一起排挤了。
[1] [2] [3] [4]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