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综艺节目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随着《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这两档明星跳水类节目的热播,我国的综艺节目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无论草根还是明星,谁都能来比,什么都能比,毫无底线,势如破竹。有人质疑这种明星跳水类的节目看点究竟在哪儿呢?若说是推广跳水运动,那节目红在明星,而非运动,全民体育什么时候能真的受到关注仍是个未知数;若说是考验勇气,把跳水换成蹦极、攀岩甚至斗牛,是不是能收到同样的效果?于是,这种白热化的跳水秀带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一个乐呵,还应该有一些思考。
•引进模式的节目,进一个火一个?
《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这两档节目在播出之初,就有很多人像搞不清楚双胞胎一样分不清楚它们。因为看点一样是穿着泳装的明星跳水秀。那么,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这两家不同的电视台,为什么会有如此近似的创意呢?实际上,这个创意并不存在近似,因为所谓的“创意”其实完全不属于它们——原来,这两档节目都是和《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一样的舶来品,《中国星跳跃》是引进荷兰节目《名人四溅》,而《星跳水立方》则是以2004年德国的电视节目《临危不惧》引进而来的。
引进,又是引进。“引进模式”这个词,恐怕在近两年来是国内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形势下,也出现最频繁的一个词。《中国好声音》的老家是荷兰、《我是歌手》的故乡是韩国、《中国达人秀》的籍贯是英国、还有《中国梦想秀》《百变大咖秀》《顶级厨师》《清唱团》这些,无一不是“引进模式”。而让“引进模式”越来越风靡的原因,恐怕恰恰是这些引进来的节目无一例外都火了。
为什么这些引进模式的节目能进一个火一个?首先,“引进”已经不同于之前中国的综艺节目一直走的“山寨路线”,是比一味的抄袭港台风格要高出好几层楼的,毕竟,这些被引进的节目,之前在国外都已经获得了成功,有了一个成熟的制作模式,即使照搬也很容易获得成功。再者,现在的这些“引进节目”让国内的综艺节目看点变得更多元,电视台没有什么是不敢玩的,容易就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引进了这些节目模式之后,电视台较之前更重视了宣传、舞美、音响等各个方面的配套效果,给观众更深刻的记忆点,所以才容易引进一个火一个。
引进模式的节目火就一定是坏事吗?也不是。至少比起曾经互相指责抄袭、山寨,“引进模式”似乎更合法化了。而且通过引进,国内的电视市场也的确内容更丰富了不少。有些人总遗憾的觉得中国是在引进国外的模式,我们当然也愿意看到国内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好,但比起“囫囵吞枣”,这种“吸收”实际上不也是一种进步吗?
•从歌手到跳水,明星还能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多低?
从《我是歌手》到《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近期的这些综艺节目中,明星地位已经变了。以前,明星都是被粉丝捧得高高在上“天王”“天后”,来比赛的只能是草根,然后草根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成为明星。但是现在变了,明星也要放下身段、放下面子、甚至脱掉外套换上泳装展示自己的赘肉与小肚腩,然后面对并不一定比他们专业的评审——大多评审就是现场观众,来给自己打分,决定他们在一个节目中的去留。这种地位从高到低的转换,是得扛住多大的压力才能面对的呢?
即使刨去面子问题不说,作为《中国星跳跃》与《星跳水立方》这样的明星跳水类节目,明星们的安全问题也实则是受到很多关注的一个话题。跳水是不是真的有风险?恐怕从节目里播出的学习过程中就能看出一斑——韩庚被水拍晕的画面着实令人担心、64岁的牛群不顾众人劝阻执意从十米台跳下,让所有人为他捏了一把汗、还有阿Sa腰伤、黄征满嘴是血、包小柏耳膜穿孔、陈光标肛门倒灌水等等……事故其实频频在出现。没有底子的明星怎么训练?跳水到底有没有危险性?《星跳水立方》的教练之一胡佳就解释说,跳水的危险性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高,“在五米台以下基本上是没什么危险性,就是容易拍到手;七米和十米高度高,一般人紧张上身特别僵,入水就不直。”但胡佳毕竟是专业的,这些明星们会不会再度出现什么安全问题,还是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
[上一页] [1] [2] [3] [4]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