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从出道以来,每一年都会交出一张专辑的周杰伦,最终还是在2009年,让他的歌迷失望了。在上张专辑《魔杰座》里,周董创作力下滑,创作公式化的问题暴露到一个极点,因此周杰伦2010年的这张新专辑,也将认为是他音乐生涯的一个拐点。他能否与低谷中酝酿出精彩相信不久后就会有答案。
但抛开这些,从《东风破》到哼哼哈嘿《双截棍》,从满城尽带《菊花台》到携手费玉清的《千里之外》,周董创造的周氏中国风不仅成为其音乐的标志性曲风,亦创造了华语流行乐坛的又一个标杆。尽管从出道到至今,一直背负着巨大的争议,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如果将过去的十年划分为一个时代,并且只能选一个歌手来概括这个时代,那么这个人如果不是周杰伦,恐怕就不能概括和代表这个时代。 |
新旧交替:周董创造华语R&B浪潮
周杰伦出道的2000年,正是台湾流行音乐走入瓶颈的历史时期。在当时已经做大的“滚石唱片”,不仅是台湾流行音乐的风向标,甚至还影响到了两岸三地流行乐的发展趋势。但也正是这种几乎一家独大的格局,让当时的台湾流行音乐,很快就随着“滚石唱片”扩张战略过后的凋零而凋零。
在那个时代,曾经统治台湾流行音乐已经十几年的台湾现代民歌运动,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转折期多元化的形势。而曾经被认为是华语流行音乐泰斗、甚至形成一种情歌创作标准的李宗盛,也在当时进入了由盛而衰的创作枯竭期,很难再有新的作品在市场形成新的影响力。
这注定是一个新旧体系交替的时代,旧的体系只成为老歌迷的回忆,而延续这种传统的新歌手如汪佩蓉、黄嘉千等,也因此很快就消失在主流的视线中。新体系中如陈绮贞、陈珊妮、张震岳等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但这些日后被称为独立音乐尖兵的歌手,由于缺乏了真正强势主流的比较、对照甚至对抗,也因为无法形成合力,而显得形同散沙、各自为阵。由于缺乏可以代言主流流行音乐走向的歌手,非主流音乐的魅力,在当时也无法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全台湾都在R&B,全美国都在Rap”,这是黄舒骏在2001年发行的单曲《改变1995》中的一段歌词,如实地呈现出当时国际国内流行乐一种黑风劲吹的现状。由于受到国际一体化的影响,美国的流行很快就变成全世界的流行,继而影响到了华语流行乐的流行,而华语流行乐当时的缺乏主流,更让这股国际化旋风很快乘虚而入,并对特别能够接受新事物的新一代歌迷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最终为R&B和嘻哈音乐在华语乐坛的普及直至主流垄断培育了土壤。
独树一帜:冲破束缚的天马行空
在周杰伦之前,其实早在庾澄庆出道的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向台湾流行音乐引入了R&B和Funk等黑人音乐元素,只不过当时时代接受度的原因,哈林的这种尝试,更多还只是体现在元素上,而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改变一个时代的创作传统。不过,随着1995年庾澄庆的转签刚刚在台湾成立分部的新力音乐,以及新力音乐随之主推的如李玟、王力宏等一大批海龟性质的歌手,台湾流行乐坛也很快在局部刮起了一股西洋风潮,一洗以往情歌必怨必悲的小市民传统,转而用更铿锵的黑人音乐节奏,将中文歌曲也变得更有力量和动感,从而为再后来黑人音乐的普及,铺平了道路。
随着1997年陶喆发行首张专辑,台湾流行音乐才真正进入一个R&B时代,由于有《爱,很简单》、《沙滩》和《流沙》等畅销曲作保证,新一代的乐迷,很快就接受了这种既好听,又有浓浓西洋现代感的音乐形式,更为关键的是当时台湾乐坛的那些后李宗盛时代的传统情歌,已经再难撼动这种华语R&B作品的新意和锐气。
而周杰伦的出现,则又将台湾R&B音乐带上另一个高度。作为当时台湾流行乐坛的R&B三驾马车,陶喆和王力宏都有一个近似的特点,就是音乐基本功很扎实,但在音乐的想像力上,却总还是逃不出音乐类型的束缚和框架。而周杰伦在当时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青少年歌迷的崇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在那种看似不怎么纯粹和严谨的结构下,拥有更多的灵气甚至邪气,总是能将旋律和节奏突破美式R&B的传统结构,带向一个新的方向。而他和方文山那些极其入世,极具时代青年共鸣感的歌词,更让他的音乐除了好听之外,更多人性化的内容,特别容易爱就爱得炽烈,恨就恨得牙痒。因为对于不熟悉这种生活的人来讲,周杰伦的音乐就是在不知所云,而对于当事人来讲,则又是绝对的感同身受,这其实也是周杰伦音乐最受争议的重要原因。
文化回归:中国风成为流行新标杆
和许多华语音乐人殊途同归的是,周杰伦同样在多年的纯西化音乐浸淫后,选择了文化上的回归,并于2003年的第四张专辑《叶惠美》中,首度与方文山合作了《东风破》这样一首极具东方风韵的复古作品。从历史上来讲,任何一个时代,华语流行音乐都不缺这种洋为中用的东西合壁式作品,如有二胡点缀的《水中花》,以及古筝伴奏的《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等等。而《东风破》出现的时机,恰恰是整个华人社会西化最全面、最纯粹的时代,尤其是在流行乐坛一片西化R&B化的背景下,甚至面临着一种本土文化在音乐中全面缺失的危险。而周杰伦创作《东风破》,恰好是在一个很好的时机,为中国文化和西洋音乐结构的交流,作了一种平衡的尝试。而民乐的编曲元素,加入方文山古典主义的歌词,也让无数喝着洋墨水的歌迷,在偶像的号召力下,重新审视起自己的文化来。虽然有许多人认为像这样的“中国风”其实很小儿科,但不要忘记文化的普及总有一个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是高起点的。
由于在东方和西方的曲式融合上,有着相当好的平衡,既保留了西式的结构,又增加了民族的韵味,也让周杰伦创造的“中国风”,很快成为一种风潮风靡开来。不仅因为他自己为“南拳妈妈”、S.H.E、伊能静和王澜霏等歌手的创作影响更远,甚至其精妙的曲式结构,还影响了诸如黄家强、林俊杰、吴克群和王力宏等其他唱作歌手,从而慢慢变成了一种主流格式,成为华语乐坛区别于其它地区乐坛的最鲜明标志。
虽然,由于“中国风”到后期由于缺乏继续的更新和创造,导致最终变得僵化,甚至就连周杰伦本人,也是过于机械的追求这种效果,而在自己的专辑中不停地复制。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周杰伦在创造“中国风”这种曲风时的贡献,而“中国风”之所以到后期并没有新的发展,其实错不并不在周杰伦,而在于他在整个乐坛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导致在一片模仿的环境氛围下,没有更多的人能够群策群力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这种新曲风。但无论如何,周杰伦却已经完成了一个时代的重任,那么多人学他的腔调写歌和唱歌,这本身就说明他的创作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创作的人格魅力。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