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怒放”摇滚演唱会将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开锣,将乐迷们的记忆带回激情澎湃的年代
吴丹
8月27日晚,“怒放”摇滚演唱会让北京工人体育场彻底沸腾。
黑压压的观众席里,随处可见红领巾、海魂衫、五角星等充满怀旧色彩的符号。许多抱着怀旧情绪而来的乐迷,摇着大旗,从开场一直站到最后,跟着每一支登台的乐队声嘶力竭地高唱。这其中,也包括郑钧。
“其他乐队在台上演出的时候,我就站在后台看,跟着他们哼唱。能有资格站上这个舞台的人,一定有不可取代的作品,一定是有魅力、有价值的乐手。”身为“怒放”摇滚演唱会中的一员,郑钧在当晚唱了《回到拉萨》、《灰姑娘》和《赤裸裸》。这些歌,同样引起现场山呼海啸式的大合唱。那一夜,崔健、郑钧、汪峰、许巍、朴树、何勇、张楚、唐朝、黑豹等13位中国摇滚乐代表人物悉数登场,以各自的经典之作重现曾经的辉煌。
“这一定是北京近年来票房最好的演出。”郑钧的依据是,他的朋友想买票,却被告知票全部售罄。
事实上,这场演出确实创下了2010年北京演出市场的最高票房纪录。而这一话题性的商演,也迅速被复制到上海——11月13日,“怒放”摇滚演唱会将在上海八万人体育场开锣,同样的班底,同样怒放。
怀旧,绝对是“怒放”摇滚演唱会最引人注目的关键词。1994年,“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磡爆棚开场,将中国摇滚喧嚣到一个辉煌顶点。那是唐朝、张楚、何勇、窦唯这些名字留给人们最美好的回忆。
但你若把“怀旧”这个字眼摆在这些中国摇滚老兵面前,必将遭到他们一致的反对和不屑。“我最烦人家说我发福,说我胖。”人到中年的何勇,这些年反复被外界纠结的一个问题,除了外表的变化,就是与音乐无关的一些陈年旧事。对于青春,他不想过分怀念,也不愿作对比。
当郑钧、丁武和何勇三位摇滚音乐人坐成一排时,气氛融洽而温和。他们的容貌不再有当年的青涩,他们眼神里的锋芒也被岁月柔化。“我现在就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到这个年纪,我更知道怎么爱别人、爱父母、爱孩子。”何勇说。
他们年轻时所追求的叛逆、自由和流浪,被家庭、妻女和责任感所替代。他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怀都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何勇开始读哲学书,只要有时间,总希望多陪家人和女儿,因为“小孩那种天真的东西特别能够感染你”;丁武每天早睡早起,清晨趁阳光画四五个小时的油画,办个人画展,还玩摄影与飞行;郑钧看上去更加“不务正业”,写小说、投身动漫业、开公司、投拍电影,什么新鲜就玩什么。
尽管如此,音乐依然留存于摇滚老兵们的血液中。“音乐永远是我的第一职业。”郑钧说。
这场“怒放”,既让乐迷们充分怀旧,也招致“商业拼盘”、“赚一票就走人”的批判和质疑。对此,郑钧一笑了之:“在今天这个商业时代,做一件事不被人骂,那才是可怕的怪事。”
商业概念也好,怀旧情绪也罢,这群中年男人确实以一场成功的摇滚商演,将乐迷们的记忆带回激情澎湃的年代。
何勇珍惜这样的聚会:“世界杯四年一次,而我们不知道多少年才会聚一次。”而在丁武看来,北京上海动辄数万人的摇滚现场,“肯定已经超越了当年在红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