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音乐频道首页 > 新闻 > 欧美乐闻

歌手死亡档案A-Z:半数不到40岁 摇滚乐最致命

来源:搜狐音乐独家稿件
2010年12月07日12:59

  Y for Young 在变老前死去

  The Who的“在变老前死去”,“Too Fast To Live,Too Young To Die”,还有那句“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在青春的时候,“死亡”在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奢谈,“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筒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米兰-昆德拉)

  “我读不出方向,读不出时光,读不出最后是否一定是死亡。”这才是真正的最朴实青春原生状态;“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这只是一种最基本的青春的苏醒和生存确认;“爱情是你好,再见,直到我们再次相见;死亡是窗口,阳台,等到我们跳下阳台;有人哀求有扇窗口,有人乞求高高阳台;爱情对死亡开始怜悯,怜悯给爱情烧上纸钱。”这是一次青春苏醒后自觉探讨的升华。不用再谈论青春和成长,不用再谈论燃烧和怒放,青春只是一个阶段,当“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成为一种奢望,当韶华已逝,也不必喟叹时间的无情。或者时间也一样,什么都不可能带给你,“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天地悠悠,过客匆匆,还是孔老夫子“未知生,焉知死”更实在,没有对青春、时间的正确合理认知和逆向观照,正常的年轻人甚至不会对“死亡”感到彻骨的恐惧。更多的时候,“死亡”就只是一个语词而不是一种迫近的现象,尤其之于“青春”,即使有过“自杀”的动机也并并没有对“青春”和“死亡”这两个概念的通透。“我现在在这儿,除此一无所知,除此一无所能。我的小船没有舵,只能随着吹向死亡最底层的风行驶。”(卡夫卡)

  “不是谁都能妄言向死而生的,很多人是向死偷生。不愿偷生的人,自然不会轻易作出一副尊严被犯的样子,因为他知道什么东西最重要。真正的通透与旷达不是通过言语之间的轻佻表述的,相反需要经过长久滴血的洗礼,是沉重到极致后的轻。”连“向死而生”这样的存在主义理性认知在“青春”的时候都只是一种妄言,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东西需要去认知,去体验,去完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贤江)
 
  [Ctrl+Enter]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