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陈贤江、杜悦芸、丁慧峰、袁辰月
可能你还年轻,可能你还没听见死神的脚步,可能你还觉得自己有满腔热血足够与命运作斗争,而我们之所以把死亡摆在你面前绝不是要泼你冷水,绝不是要像所有老不死的家伙那样循循善诱地教导你生活多么多么残酷云云,我们只是希望跟大家一起怀念一下那些已经逝去的伟大青春,借他们的勇气给自己壮壮胆,然后理直气壮地对自己说:死亡算个屁,至少我们曾经骄傲地活过!
我们每个人都得面对死亡,死亡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终点站,只不过每个人到站的方式不同而已。有人灿烂、有人猥琐、有人光荣、有人丑陋、有人挣扎、有人平静、有人重如泰山、有人轻如鸿毛,这便是死亡的真相。
| |
Buddy Holly |
也许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你对于《American Pie》的记忆只停留在动听的旋律和冗长的歌词,但对于那些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人来说,这首歌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它是对三个音乐人,对音乐本身和对整个时代的祭奠。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开始的“婴儿潮”使得五六十年代美国青年数量急剧增加,青少年的人口比例空前扩大。而此时正是摇滚乐迅速流行开来的时候,因此有些社会学家就把摇滚乐的流行归咎于青少年对它的狂热。《American Pie》的作者Don McLean就处于这样的年龄段,他用自己真实的体会写出了这首经典之作。此歌刚发行没多久,就于1972年登上了音乐榜单的冠军。但可惜的是1959年的时候,Don McLean的音乐偶像Buddy Holly就已经去世了,享年仅22岁。Buddy Holly刚踏入乐坛仅两年,他是使摇滚乐的乐队编制标准化的带头人之一,我们如今看到的吉他,贝司和鼓的乐队基本编制就是在他那时被广泛采用且流行起来的。可见Buddy Holly对于摇滚乐的贡献之大。歌中曾这样唱道:“February made me shiver…”,是因为Buddy Holly死于1959年的2月3日,他在一场因暴风雪引起的飞机事故中丧身,据说那架飞机的名字就叫做“American Pie”。“But something touched me deep inside/The day the music died.”这里“The day the music died”指代的就是1959年2月3日,因为当时和Buddy Holly在同一架飞机上的还有其他两位那个年代非常有影响的音乐人Richie Valens(17岁)和The Big Bopper。难怪Don McLean要把1959年的2月3日称作为“音乐死的那天”。
快速通道:
C for Crash 灾祸 D for Drugs 毒品 E for Elvis 猫王
F for Fan 爱你爱到杀死你 G for Grave 墓碑
H for Heaven Or Hell? I for Isolation 孤独
J for Janis、Jim、Jimi K for Kurt L for Limelight 焦点
M for Memory 追忆 N for Number 死亡报表
O for Ordinary 神话 P for Pain 痛苦 Q for Question 疑问
R for Rose 电影 S for Suicide 自杀 T for Timeless 翻唱中不朽
U for Ultimately Album 遗作 V for Violence 暴力
W for Will 遗书 X for X Y for Young 在变老前死去
相关阅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