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戈:这个问题问羽凡,你现在做的凡人唱片,只有三个歌手。
羽凡:对,还有一个快男。
李戈:刚才海泉也说了,首先要考虑生存,现在听摇滚的,可能乐迷是固定的,就是总有人来买单,但是这个买单一定不够支撑你做唱片的成本。
羽凡:这不是绝对的,我觉得很遗憾这么多年摇滚乐的发展,很遗憾的就是当红的乐队没有更多的演出机会,他们没有更多开自己的演唱会的机会,那个时候我想看唐朝和黑豹,没有,现在好在又有MIDI音乐节,又有摩登音乐节,三天的平均流量都在十万的流量,我就想这十万的数字,暂且不考虑北京以外,唱片卖10块钱一张,这十万个人里边有一个人买这张唱片的话,我就背回来这么多钱。瘦人现在一定要出来演出,我已经跟商家谈的OK了,继续演,票价不一定非得多少,说买唱片你再多花五块钱、十块钱就可以进来,就可以唱。
李戈:从刚才二位的回答来说,也能看出很有代表,完全两种完全不同的做音乐的方式,包括营销的方式,包括要尝试的模式,因为谁都不好说对方这种是对的或者是错的,可能是不是更多的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理想方面的一个东西,促使你们这样去做,比如说像海泉的EQ,我一下子推出这么多歌手,我有这么多作品,就意味着我有这么多的版权,我有这么多版权,这个版权是我的,我要把自己的东西抓在自己的手里头去做,不管卖版权,还是通过无线的方式,或者是发唱片,羽凡就是说我要做我就做一个精准,我什么都不管,我就做它,把它做到一个纯粹,这两种方式,两位作为音乐制作人也好,老板也好,你们觉得哪种方式会是一种模式或者是样板,是一种对音乐行业里头能够有启发性的这么一种模式?
海泉:如果是我们把它当成两种模式,甚至两种思考,它其实代表了这个行业里面两种互不苟同的作为的话,谁也没有资格说谁是对的。
羽凡:你签了越多的艺人就需要公司越多的管理人员,公司的运营成本就大,我现在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不用养一个两三百平米的公司,也不用每个月发出好几十万的工资,我不需要控制成本,就唱片本身来讲,不同的音乐风格可能有不同的录音追求吧,摇滚乐队的唱片,至少瘦人这张唱片,因为我对这张唱片有不同的期待,让这张唱片尽量能够唤起一些真正懂音乐的朋友知道现在真的还有人在努力的做音乐,我不说瘦人这张唱片是最好的,但是可以让很多朋友感觉到这张唱片很精良,是我们认真做的一张唱片,我们的态度是值得大家继续信赖的。另外一方面,通过这张唱片,让一些新人,一些乐团也好,让他们重燃一些希望,现在凡人有一些人愿意做一些相对非主流的音乐和唱片。我就定位在一二十万的歌迷,就为这些人做音乐,我不用考虑几千万的手机用户,就这一二十万的歌迷我相信他们绝不局限满足SP3,要用好的音响,开到最大声,才能真正听出这张专辑每一个段落,每一分每一秒表达的力度,演唱上的技巧,这些东西是需要好的东西维护的,包括好的消费心态和好的音乐追求。
李戈:聊到这个话题,尤其是刚才羽凡谈的这一番话,一聊起来觉得有点悲壮,感觉好象是音乐行业没有希望似的,说别的我不管了,我就看重这个音乐形式,我只要把它做好。
羽凡:换句话说,至少这一二十万人相对整个大市场来讲,这一撮人是相对还算纯朴的。
主持人:这一二十万人,或者说你做的瘦人唱片,或者是这一类风格的东西,你想要达到的目的,他能起到一个标杆的作用吗?
羽凡:至少我有这样的期待,抱着这种期待我才能在前期制作的时候督促自己,我不能有一点点瑕疵,因为这是一个我要靠这张唱片给大家一个标杆,给大家听,也是凡人唱片第一个案子,这个案子可能代表了未来凡人制作的门槛,让大家知道凡人音乐至少有一个门槛在这里,不是随便的摇滚乐就可以进的。
李戈:从身边的海泉说起,他的标杆能起到标杆的作用,EQ的经营思路是给很多新人机会,但是我做大量的音乐,羽凡刚才说的是精品音乐,大量和精品,我们知道一个唱片公司或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工作室投入一定是有限的,我不可能无休止的投入,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羽凡做一个标杆的东西,指望影响一群标杆的人,从EQ的角度来说,我给很多人机会,但是我的投入可能就分散掉了,我让大家听到很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
海泉:这一点的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考,我也不会做统计学上的加减乘除的思考,因为对整个行业来说还没看到这样的市场,何谈增长点?我觉得这是两种形式,羽凡这种方法从做音乐人的角度来说我非常佩服,从艺术家的气质来讲,我也非常佩服,他是一直在凿一个点,想凿出一块钻石,我拉出一个坝来,把这个河的所有泥都要筛一遍,但是到底有什么完全不知道,没有必要把它上升到艺术层面说谁更好一些,这只是态度问题。我刚才也说了,对态度来讲,每一个投入音乐本身的人,不管起点高低,其实都是有态度的,当然或多或少大家都有虚荣心,我要达到什么目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说没有任何的,除了音乐本身之外的生存目的的,大家大可不必非得看这两种开采模式谁更科学,本身这个行业的现状连这两种开采模式都被停掉了,既是没有人鼓励更多的新人去创作,也没有人愿意花更大的投资和精力希望有一个标杆出现,这是这个行业的现状,还好,不管哪种开采模式,只要能开采下去就行,因为有的矿井必须打到一定的深度才有,如果你打不下去那就没有办法了。
李戈:聊这个话题,感觉内地的流行音乐越来越没有希望了,感觉就剩两种人了,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就死磕,不管结果。再有一种,是我顺应这个市场,你这个行业可以没有行规,没关系,因为我是音乐人,我在这个行业里头玩,我就顺应你的规则,你随时有规则,我就随时来顺应,我不管这个规则是什么,你保不保护我,我自我保护,这样的话,两位作为音乐人来说,身在其中的音乐人来说,不觉得你们本身就没有在为这个行业做一些更大方面的?
海泉:你说这一点,其实没有任何一个音乐人可以做到,首先。另外一方面,就是诚意的问题,如果我们连自己或者自己的团队,或者自己认同的音乐家都帮助和鼓励不了的话,何谈整个行业的改变呢。况且这个行业也极少有完人振臂高呼的局面,这也是很尴尬的,大家的理想认同有问题。在这个时代很难。
羽凡:价值观不一样,也没有很实际的,我一个人所作所为,我只要唤起来大家一点希望,其实我现在最底线的满足就是唤起一些喜欢这样的音乐风格,或者真正懂音乐的人的希望,而不是一谈到国内的音乐就说别提了,别聊了。至少我可以很理直气壮的说我的态度我做到了,我至少很认真,我从老婆怀孕两个月开始,就没有陪老婆,在录音棚里磕了八个月,从经营角度上可能有一点傻,甚至于很多朋友都在说,值得吗,为了这样一个案子,或者为了这样一种音乐投入那么多精力和财力,它的价值很多,并不能完全说是瘦人的一张新唱片,我也是通过这张新唱片把必要的一些制作投资作为我的宣传费用,因为这张唱片是要宣传凡人唱片品牌的,是要宣传凡人唱片制作品质的,所以我必须要做到一个我认为的高度,就是要这个样子的,我不期待这张唱片里头的一些歌未来转化成SP的形式,让一些乐迷拿起手机就听到,我也期待,但是尽量把一些行为控制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谁都有期待,谁都希望赚钱,你说我现在豪言壮语的,我如果在做第三张的时候还是这种状态的话,没有人甘愿赔钱下去的,凡人唱片的运营没有真正到市场的时候,我还是要抱着一种态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 |
内容介绍: 相关视频 主持人:吵架这个,我基本上每次访问可能都得问到这个问题.喜欢同一个女人这个可能还头一次听说,包括十年之前,青春懵懂的时候?...
08-10-09 22: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