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追忆和纪念,从无法接受的事实到每个人的回忆碎片闪过脑海并汇集成一幅长卷,关于青春……
张越离开了,离开的那么突然,离开在沉浸欢乐的新年中。4月8日,张越的生日——好友们提起这个日子,“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大家如是共同点头,决定在这天举办一场小型音乐会,为天堂里的他过一个生日,也将这份持续的温暖作为送给他家人的礼物。
音乐会的来由,说起令人心酸,可是,这场演出也是如此难得。1992年,还在上高中的张越就组建了石头乐队,成为当时中国摇滚乐圈最为活跃的乐队之一,20岁时他又加入了二手玫瑰乐队。所以这场演出的参加者,就是和他同时代开始摇滚生涯的好友——90年代初活跃在中国摇滚第一线的乐队和音乐人,石头、天堂、铁风筝、二手玫瑰、面孔、瘦人、晚间新闻、李杰、陈劲、虞洋、周凤岭(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定期更新中)……因为张越,老友们纷纷从忙碌中分身,从远方赶回北京,不计一切为演出筹备、设计,只为了这一场纪念,这一次相聚,只为生日的祝福。如果熟悉这些名字,你会明白这场演出的价值,如果了解中国摇滚乐的历史,你会为这场音乐会保留期待。
也许,我们可以说,在中国摇滚乐的历史上又多了一个故事。可是,除了在台上被众多摇滚迷所熟知的鼓手身份,在张越离去之前,除了好朋友,很少有人知道,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张越,还是多首歌曲的MV导演,就职于北京电视台,是2010年北京电视台网络春晚的导演之一。他的艺术才华在台前和幕后,都被承认和喜爱。
不提盛筵,只说怀念。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个摇滚年代,我们邀请你来重温历史;如果那个年代已经爱上摇滚,我们邀请你共同回忆青春!
张越生平简介:
北京人,中学就读于北京人大附中,其间(1989年)开始学习打击乐,任校乐队鼓手,同年加入北京市中学生金帆交响乐团,任打击乐手。1990年迷上摇滚乐并自组乐队。
1992年与高中同学组建“石头”乐队。先后创作录制了《童话梦》、《北京时钟》、《往日》等歌曲,并被收入《摇滚94》、《摇滚北京Ⅱ》、《红星Ⅱ号》、《红星Ⅲ号》等早期摇滚合辑。
乐队解散后,先后参与“北极星”乐队、“铁风筝”乐队、“NO”乐队的演出及其歌曲录制。
1993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录音艺术系。
1995年加入“子曰”乐队,2001年退出乐队。
1996年张越担任导演并开始拍摄MV,代表作有:杨炀《接触不良》,曾凡一《有一天我们变老以后》,李杰《你的心,我的房》,李慧珍《在等待》,李晓东《风也从容,我也从容》,郭峰《让我再看你一眼》,子曰《相对》(被选参展1997年中港台学生录影节),李臻《让我为你唱首歌》(获中央电视台1996年军营音乐电视大奖赛金奖)。同时还拍摄了北京电视台一系列贺香港回归的音乐电视。
2001年至2002年初参加“田震全国巡回演出”,任电鼓打击乐手。
2001年6月张越加入“二手玫瑰”乐队至今。
2002年11月14日,张越签约北京艺之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后为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部导演,国家四级导演。
2010年2月19日张越突发急病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