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音乐频道首页 > 新闻 > 内地乐闻

朱哲琴当代民乐艺术实践盛宴 融合中式泼墨山水

来源:搜狐音乐
2010年09月02日08:46


朱哲琴在31号演出现场,白幕投影为旅美华人山水大师李华弌的《山水》系列

  8月31日的演唱会对朱哲琴和广州都尤为特殊,正如朱哲琴自己在舞台上致谢时所说:“台下坐着的听众,有我的亲人、我的老师、同学、朋友,歌迷,我仍然还记得那个7岁就独自去“小云雀”合唱团的自己”。这台演唱会不仅是朱哲琴20年的回归之唱,更像是广州在欢迎他的女儿朱哲琴。

  作为演唱会的艺术总监,朱哲琴不仅仅有一把划破天际的高昂唱腔和低频触动心弦的吟唱功底的声音,这一次,她也试图以一种全新的制作理念来让人体验来让人们“听见”演唱会。演唱会的基础是95%民乐,朱哲琴呈现的方式却是跨界。

  开场曲选自《黄孩子》专辑中的《缘》,朱哲琴着一袭白衣盘坐于一道白纱之后,灯光打在她的身上,一阵钟、铃响起,间中竹笛声掠过,舞台上一个大幕和三道错落的白纱幕上映衬出著名旅美山水画家李华弌的半截泼墨山水画的各个局部,等朱哲琴的声音放开,山水则铺陈开来,衬着空灵的声音,将观众带入了一阵犹如空谷幽兰的静寂中。这样的传统人文山水意境加上朱哲琴天籁的嗓音,完全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演唱会的想象。随着演唱会的逐渐深入,人们的各个感官似乎随着声光影打开。到第四首曲子《羚羊过山冈》,单是开头一阵厚重的男声随意开嗓带出“唔,啦啦啦”的声音,我的手臂毛孔都似乎过了一道电,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道空旷的山冈面前,非要这么随意的一声呼喊,才能配合畅快的心情。等男声渐收,朱哲琴的声音响起,随着色光交替,光影变化,那山冈都清晰起来。心里震颤得要命,听着那个能把山都唱得动容的声音能适意到什么程度。有时候那声音就只单一阵竹笛伴奏,有时候又加上古筝、键盘、二胡、鼓。伴着朱哲琴的声音,各种乐器来了一阵齐奏,但丝毫不觉得混乱。齐奏和人声落下,打击乐手又以鼓点造出一阵小高潮,只觉左右三鼓犹如山风,右边刚给出一个鼓点,左边即接过去,高潮迭起。鼓手微侧着耳朵,用手和鼓慢慢说话,突然话音落下,留下无穷余味。到下半场的《不翼而飞》,朱哲琴身着如火的红衣,九条白纱幕挂在半空,背景则是当代艺术大师张晓刚的一组作品《失忆与记忆》系列。幕布上全是这些年他写给自己的信,表达的是失忆与记忆的惆怅心情。这一首歌用了阮、西塔琴、笛子和键盘,乐手和朱哲琴变成一个整体,所有乐器在平行的位置中交织穿插,一种强烈的迷蒙、婉转氛围跃然台上。演出结束前,朱哲琴又现场演绎即兴,乐师全凭感觉配合,全场掌声雷动。

  当晚,离正常“听·见朱哲琴”演唱会结束已经超过半个小时,广州大剧院的观众仍然不舍得离去。整个三层的剧院中座无虚席,人们站起来又坐下,或干脆就一直站着,陪着舞台上一袭红衣的朱哲琴唱那首《丹顶鹤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中间朱哲琴一度哽咽,观众就陪着她一起安静,直到她平复心情,他们又陪她一起唱。那样的情不自禁和体贴互动,也令朱哲琴唱出了一版最好的现场清唱版《丹顶鹤的故事》。一曲结束,余音绕梁。这台由作为第三届奥迪夏季音乐周闭幕式的“听·见朱哲琴”演唱会,从中国式泼墨山水的人文意境中出发,以全场群情激昂的合唱段落行进,再以优美动人的时光故事收尾,朱哲琴再次以自己的天籁般的歌声打动了人们的耳朵和心灵。

  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种心灵震颤来自最本源的中国民乐。何训田不仅作曲也作词,他对中国民乐的掌控力达到极致,而朱哲琴则用一个天才歌者对自己传统音乐的理解力,突破性地使多媒体科技和绚丽的舞台设计与香港首席现场调音大师陈建恒倾力设计的环绕立体音场效果融为一体。更用自己多年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了解,请得李华弌和张晓刚跨界加盟,打破了音乐的边界,不仅与观众分享了自己作品中的动人意境,也全新演绎了一台堪称发烧级的当代民乐艺术实践的视听盛宴。

  其实,天籁本无界限,关键是看如何表达。“听·见”朱哲琴的演出好玩不闷,这些与其地域文化息息相关的音乐,人们往往挂上一个“原生态”的标签后,将其束之高阁,倒越发显出现实生活与其的距离。但听了朱哲琴的演唱会,至少会有一种感觉,借用老毛姆的一句话概括:“你一旦认识他们,便会觉得不认识他们是一种无可弥补的损失。”

(责任编辑:董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