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情非得已” 操盘手度势转型 】
摸着书架上一排未开封的唱片,宋柯轻轻叹了口气。
“不签歌手”、“唱片已死”……内地最大的唱片公司太合麦田掌门人宋柯今年以来的一系列言论,引起业内外强烈关注及各种猜测,同时被很多人误读为“音乐已死”。
近日,宋柯接受了《法制晚报》专访,回应外界诸多猜测,并解读太合麦田在音乐界的生存之道。
唱片业衰败,导致歌手出唱片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仅仅作为自己开演唱会或者商演的名片。而宋柯之所以有底气喊出放弃唱片业务,是因为其公司近年来在无线音乐和创新产品领域的良好发展——足够赚得盆满钵满。
现状
销量逐年下滑
唱片确实“死了”
对于目前唱片业现状,宋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欧美唱片有史以来最佳销量前20名中,第1名是迈克尔·杰克逊的《颤栗》6000万张,第20名都是3000万张起,2005年以后就再也没有唱片进入这个排行榜。
面对2005年至今90%的衰退,并且还在继续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速度下降,不得不承认,唱片的确死了。
《法制晚报》(以下简称FW):目前唱片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
宋柯:其实唱片大部分时间应该算是粉丝产品,跟粉丝电影差不多,我这次去香港买了3000多块的唱片,我自己清楚这三十张估计能拆封的都不超过五张,就是收藏,往那一搁心里踏实。
FW:唱片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宋柯:我不太好说这话,太得罪人,之前的言论已经遭致很多同行的抨击。
唱片确实不行了。欧美唱片有史以来最佳销量前20名,2005年以后的就没进过这个排行榜,因为第20名也是单片销量3000万张。第一名是迈克尔·杰克逊的《颤栗》——6000万张,这个数现在绝没有了。现在全世界单片能到两三百万张的,就很了不起了,几乎没有过五百万张的。
这是什么差别?百分之九十的衰退,唱片销量每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在下降,你说唱片没死么?我觉得死了。
FW:但是唱片还是有人听的,你不是也在买唱片?
宋柯:对,唱片这个产品你说有没有人听?确实有人听。龚琳娜如果出实体专辑,我相信肯定有不少人买。但唱片确实不是主流的消费方式,我聊的是主流消费方式,不能拿俩个案说唱片没死,那黑胶还在呢。有人说黑胶这产品依然有生命力,我打死也不信,全球能生产黑胶的公司现在一个手都能数过来,当年几千家生产商,现在连盗版都没了。
FW:大牌歌手的唱片销量还行吧?
宋柯:周杰伦这么能卖的不也拍电影去了?有才华的人怎么不会往更好的领域发展呢?如果唱片好我相信他们没那么大精神头去弄电影。王力宏也是,小柯早就去弄影视音乐了,张亚东、高晓松(微博)也在拍电影,这很正常。
唱片已成“非主流”出专辑就似印名片
现在一张唱片并不能为一个歌手带来多少直接收益,但是会间接地让歌手有资格去接受商演、个唱、代言。如果没有作品,就像没有身份一样,和草根没有区别。
所以尽管宋柯认为“唱片已死”,但他并不否认歌手出唱片会为其带来其他价值。
FW:现在唱片对于歌手来说,是不是只是宣传手段?
宋柯:歌手在很多时候觉得专辑是一个名片,没专辑不行。音乐变成了艺人综合能力的一个展示,有了这个才能去商演、演出、个唱和代言,这已经是惯性思维。
FW:你们公司目前唯一还有合约在身的就是偶像男团MIC了,他们还会出唱片?
宋柯:前一阵他们还特别认真地对我说,想发专辑,不想发EP。我说发吧,成本上没差多少钱,如果他们和粉丝们拿到专辑觉得心满意足,干吗不做?
但我还是坚定地认为,唱片绝对不是主流消费方式。我现在看演唱会或视频节目已经不看DVD的了,因为网上各种高清格式的都有。整个音乐产品我认为就是要更新换代。
FW:MIC上张EP成绩怎么样?
宋柯:上张EP收入很少,他们主要还是靠代言和演出,代言还不错,上升很快。
宋柯档案
太合麦田创始人,先后推出了叶蓓、老狼、朴树等歌手,被媒体和业界人士尊为内地唱片工业的顶尖操盘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